《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由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以国发〔2010〕32号文下发公布,内容共分八方面,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用20年达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产能部分
煤化工:
国内:在2015年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指出,‚十三五‛期间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中高速增长常态化、能源需求强度下降、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煤炭开发和利用环境制约增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标准煤需求量达到45亿-48亿吨。
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将维持3.5亿-4.5亿吨的煤炭转化规模。
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总投资接近7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煤化工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
煤化工投资项目将逐步运作。
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2800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也将达到4100万吨。
内蒙古:
‚经过‘十一五’及‘十二五’ 期间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现代煤化工示
范基地已现雏形。
煤化工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自治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从产业格局来看,内蒙古化学工业构成中,煤化工就占到了近58%。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沿重要河流、交通干线在资源富集地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具有优势特色的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
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已达10.6亿吨,居全国首位。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形成年产142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20万吨煤制乙二醇、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和765万吨甲醇生产能力,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已有100多项。
按照规划,到2015年末,现代煤化工中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产能要分别达到1000万吨、500万吨、260万吨、300亿立方米、300万吨。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内蒙古全区化学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4倍,年均递增28%,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
多晶硅:
内蒙古:截止2014年11月,包括神舟硅业在内的等8家内蒙古光伏企业建成投产,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单晶硅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
内蒙古初步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核心,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配套的光伏产业链。
同时,内蒙古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太阳能设备制造集聚区。
近年来,内蒙古在加强煤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绿色农牧业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了呼和浩特金桥沙尔沁光伏产业园、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光伏产业园、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光伏产业园、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光伏产业园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等五大光伏基地。
预计到2020年,内蒙古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0万吨,单晶硅产能将达到4万吨,大阳能电池及组件超过10GW,全自治区光伏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全国:多晶硅产能在过去数年爆发性增长之后,尽管经历痛苦的消化过程,但目前产能仍维持一定的增速。
来自"2014中国国际硅业大会暨光伏产业博览会"的数据显示,2007-2011年的5年间,中国多晶硅产能从0.45万吨/年暴增至14.6万吨/年,年均增长率达139%。
从2012年开始,随着多晶硅行业利润的快速下降,新增投资趋于理性,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为23.5万吨/年,较2012年增长23%,年均增长率较之前大幅下降至8.6%。
从中国角度看,2012年国内多晶硅产能为19万吨/年,实际产量、进口量和需求量分别为6.3万吨、8.2万吨和15万吨。
但是考虑到此轮价格调整之后,能生存的下来的产能仅为10-14万吨。
同时,从目前国内多晶硅产业仍旧依靠大量进口的事实断定,我国多晶硅产业属于竞争力弱、或典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产品(或有竞争力的产品)供不应求,国内产量低,需求大量进口、低附加值产品(或无竞争力的产品)供过于求,并且大量产能存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多晶硅的有效产能仍不能满足光伏产业的需求,而2020年光伏产业的需求是目前有效产能的1.5倍左右,2050年的需求是目前有效产能的15倍左右,因此中国多晶硅产业属于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
根据硅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2015年一、二月),我国多晶硅产量为2.37万吨,1月份产量为1.19万吨,2月份产量为1.18万吨,但是国内的需求量远远不及产量。
同时,由于去年美韩两国通过加工贸易出口到国内的多晶硅量较大,这也导致下游企业库存量较高,目前都以去库存为主。
LED: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LED
行业总产值达3445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LED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产值分别为120亿元、568亿元、2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0%、32%。
2014年中国LED应用领域其他细分行业产值分布为,景观照明占比16.6%,显示屏占比10.2%,背光占比9.1%,户外照明占比5.3%,特种照明占比3.3%,其他应用占16.3%。
因景观照明、显示屏、背光行业发展成熟,行业规模增长较慢,产值占比呈现快速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