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式建筑风格解析

法式建筑风格解析

一时,现在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
罗马万神庙
巴尔贝克太阳神庙
罗马斗兽场
法式风格发展
拜占庭风格(4世纪~15世纪)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罗马的建筑技巧。在早期阶段有两种形式的教堂——长方形的巴西利卡 教堂和平面呈希腊十字形的圆穹顶教堂。拜占庭是最早使用三角形穹隅来将圆顶置于方形区域 之上的地区之一。建于第一个黄金时代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杰出典
文艺复兴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
文艺复兴盛期和文艺复兴晚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著名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设计人是勃鲁涅列斯基, 大穹窿顶首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伦萨的育婴院也 是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设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 设计人是阿尔伯蒂。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著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哀多神堂,设计人布拉曼特;罗马圣彼得 大教堂;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利卡和圆厅别墅,两座建筑设计人都是帕 拉第奥。
法式风格发展
古罗马风格(公元前3世纪~4世纪) 拜占庭风格(4世纪~15世纪) 罗曼式(11世纪~12世纪) 帝国风格(11世纪~12世纪) 歌特式(12世纪~16世纪) 文艺复兴(15世纪~17世纪) 古典主义(17世纪~18世纪初) 巴洛克(17世纪~18世纪) 洛可可(17世纪末~18世纪) 新古典主义(18世纪~19世纪)
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 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
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
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 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 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 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 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罗曼式建筑实际上就是罗马人的风格,为了与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区分,我们将中世纪模
仿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称之为罗曼风格。罗曼式兼有西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的特色,并因其结实
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拱券、坚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顶、巨大的塔楼以及富于装饰的 连拱饰而知名,显得雄浑而庄重。每座建筑有明确、清晰的形式,并且常常采用规则对称的平 面,所以在与随后的哥特式建筑比较时,总体上会有一种质朴的形象。尽管有地域特征和材料
波茨坦无愁宫
尤金王子的花园宫
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
法式风格发展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
1、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 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2、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
法式风格发展
古罗马风格(公元前3世纪~4世纪)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 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 鲜明的特征。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
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古罗马风格造的罗马混合柱式。古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
浅谈法式建筑景观风格
法式风格简述
法式风格简述
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和色彩 室内装修 经典案例欣赏 法式公共园林 法式私家园林
法式风格简述
■ 法式建筑在建筑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筑十分 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 冲突之美,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与一度盛行的澳洲风格 相比,法式建筑是经典的,不是时尚的。与活泼亮丽的西班牙式相比,法式建筑则偏于庄重 大方。
法式风格发展
风格特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 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 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 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但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 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 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
协和广场
南锡市市中心广场
法式风格发展
巴洛克(17世纪~18世纪)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 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 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 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 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 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 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 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圣卡罗教堂正面
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
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 去。
法式风格发展
古典主义(17世纪~18世纪初)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
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
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
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 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 会场地。
法式风格发展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 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 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 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法国巴黎圣母院
德国科隆大教堂
法式风格发展
文艺复兴(15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
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
■ 法式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三段式立面,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屋顶(有平的和曲面两 种),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屋顶的上下两边楣口都有像小台阶一样的装饰长条,外墙多用 石材或仿石材,常用古希腊立柱装饰。
■ 法兰西民族的传统体现在建筑的正立面的垂直性(因为法国建筑多是横向展开延伸的) 和饰有老虎窗的屋顶的高耸上。
法式风格发展
洛可可(17世纪末~18世纪)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 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 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贝壳工艺)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 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 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 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范。到第二个黄金时代,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是呈希腊十字形平面的。
巴西利卡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法式风格发展
拜占庭建筑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 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 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 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 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圆厅别墅
法式风格发展
雄师凯旋门
巴~16世纪)
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
点.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最明 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
法式风格发展
帝国风格(11世纪~12世纪)
帝国风格是指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主要
作品有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等。是大资产阶级的凯歌。 这种风格是拿破仑的两个御用建筑师皮谢尔(Percier)和丰丹(Fontaine)创造的, 他们大量从古典罗马、希腊、埃及的设计风格中吸收装饰特点,努力否定波旁王朝 (Bourbon Franch)的风格,是一种利用设计达到政治象征目的的典型例子。 但是这种新的帝制风格,并没有能够成为现代设计的开端,而真正的开端,还是要依赖 于工业革命的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