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涨价引发纠纷
2001年,某建筑公司(下称建筑公司)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遂于9月10日某建筑材料公司(下称材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建筑公司购买材料公司黄沙30车,每吨价300元,合同订立一个月以后,由材料公司送货,货到付款。
没想到合同订立后,黄沙的市场价却从每吨300元涨到350元,材料公司经理见状觉得按原价供货吃亏,不愿如数供货。
遂于10月12日给建筑公司去电话,提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少供货,建筑公司当然不肯。
李某遂次日安排二辆其中一辆是借用外单位车130”型货车装沙每车装载
2吨,送到建筑公司,并要求以后均以“130”型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
建筑公司提出材料公司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尽管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30车,但应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
为此,建筑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故意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材料公司则提出,双方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因此应当撤销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