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土壤简介

海南土壤简介


盐 基 高 度 不 饱 和 的 岭 以 高 物 矿 土 粘
富 集 , 土 层 深 厚 石 、 粘 三 水 。 铝 粘 石 粒 硅 铝 率 , 铁 铝 大 量 , 1.5 尽 解 殆 重 几 乎 分 物 矿 生 原 烈 , 强 常
省 福 山 , 母 岩 为 玄 武 岩 。 成 土 风 化 作 用 非 南 海 于 摄 , 面 剖 壤 红 砖 这 是 县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 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 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 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 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 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 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 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 最后阶段。 最后阶段。
土壤肥力低。即所谓酸、粘、瘦、蚀等不良 土壤肥力低 的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与气候生产力不协 调,因此,必须重视铁铝土的利用与改良。 由于高温、多湿,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 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 突出的颜色,如赤铁矿、褐铁矿等水化度低, 突出的颜色 为红色;针铁矿水化度高,为黄色等。
海南省 土壤普 查面积 4262.42 万亩砖 万亩砖 红壤占 红壤占 土地总 面积的 53.42%, 53.42%, 全省19 全省19 个市县 均有分 布,是 海南省 的主要 土壤类 型。
所 土 剖 面 ,
这 是 海 由 于 经 常 受 县 到 海 水 浸 渍 林 沼 泽
红树林沼泽土
南 岛 琼 山 的 红 树


水 稻 土 剖 面 图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种植水稻后,采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它由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土壤性状。水稻土在种稻灌水期间,耕 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晾田、秋冬干田季节,耕作层呈氧化状态。水 稻土在淹水缺氧的情况下,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腐殖质程度高,肥效比较稳长,养分损 失较少。但如果土壤还原性较强,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则产生多种有机酸,阻碍稻根的 泌氧能力。 水田淹水以后,三价铁被还原为能溶于水的亚铁,锰也发生类似的变化,钾 也有部分被铁、锰、铵等离子置换而释放出来,供水稻生长需要,而且亚铁和硫化氢结合 生成硫化亚铁沉淀,减轻硫化氢的危害。这些都是水田在淹水以后适当的还原环境形成对 水稻生长有利的一面,但还原程度太强或还原状态时间太久时,则对水稻生长不利。因此, 要利用排灌技术、晾田、耕作等措施,使土壤对水分具有适当的渗漏性能,以调节土壤中 氧化还原状态和pH值,不断更新土壤营养环境,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赤红壤是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 布在我国南热带地带至热带地区,包括南的大 部,广西、广东的南部,海南省的几乎全部,福 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 22至25度之间。赤红壤地区的生物气候特点是: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 10℃的积温在6500~8000℃之间,年降水量在 1290~2000毫米之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干 湿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 林,沟谷内常有部分热带植物,且向南逐渐增多。 林内也有攀缘植物及附生植物。目前,赤红壤上 的天然林大部分已被破坏,成为疏林草地。赤红 壤富铝化作用弱于砖红壤。
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图表归类
土壤类型 砖红壤 空间分布 全省19个市县均 有分布 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 物富集过程 形成原因 脱硅富铝化作 用 成土风化作用非常 本土纲中富铝 强烈,原生矿物几 化程度最高 乎分解殆尽 同上 高,但弱于砖 红壤 不明显
赤红壤
本省东部、西部 的高丘低山上 海南岛西部五指 山的背风坡
海南土壤简介
介绍人代表:李娜 介绍人代表:李娜 2010年 2010年6月8日
海南土壤类型分布图
海南省土壤普查面积为4262.42万亩,共划分15个土 海南省土壤普查面积为4262.42万亩,共划分15个土 类、27个亚类、117个土属。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类、27个亚类、117个土属。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 53.42%,全省19个市县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主要 53.42%,全省19个市县均有分布,是海南省的主要 土壤类型。赤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01%。分布于 土壤类型。赤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01%。分布于 本省东部、西部的高丘低山上。黄壤占土地总面积 的3.56%。主要分布于五指山脉东部、西部的中山 3.56%。主要分布于五指山脉东部、西部的中山 山地。占土地总面积1%以上的自然土壤还有燥红土、 山地。占土地总面积1%以上的自然土壤还有燥红土、 新积土、滨海沙土、火山灰土。占土地面积1%以下 新积土、滨海沙土、火山灰土。占土地面积1%以下 的有:石灰(岩)土、珊瑚沙土、石质土、沼泽土、 的有:石灰(岩)土、珊瑚沙土、石质土、沼泽土、 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等7 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等7类,其中珊瑚沙土分 布于西沙、中沙和南沙等海南诸岛。沼泽土仅零星 分布于琼海、儋州的河流两侧或山前山间局部低洼 地。水稻土面积为42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地。水稻土面积为42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8.33%,是本省的主要耕作土壤。 8.33%,是本省的主要耕作土壤。
铁 铝 土
、 铁 矿 为 。
铁铝土的形成特点: 铁铝土的形成特点:
由于其生物气候的特殊性, 由于其生物气候的特殊性,即高温与高湿的气候 条件,使母岩进行彻底的地球化学风化, 条件,使母岩进行彻底的地球化学风化,在土壤 形成中即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 形成中即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 首先是原生矿物的强烈水解, 首先是原生矿物的强烈水解,形成一些简单的化 合物。 合物。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由于水解风化中形成较大量的碱金属 与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 与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因而 形成碱性的所谓硅酸淋溶。 形成碱性的所谓硅酸淋溶。
赤 红 壤 剖 面 图
这样的地方因为焚风效应,气候干热,土壤的 风化与淋溶作用较比同纬度的砖红壤和赤红壤 都弱得多。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的稀树草原植 被这样的地方因为焚风效应,气候干热,土壤 的风化与淋溶作用较比同纬度的砖红壤和赤红 壤都弱得多。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的稀树草原 植被燥红土土质较为粘重,透水性比砖红壤、 赤红壤差,酸性到弱酸性,pH6.0~6.5,植物 养分比砖红壤、赤红壤丰富。燥红土的天然植 被景观为干旱稀树草原,主要是刺篱木、仙人 掌,扭黄茅。燥红土区除了水稻、玉米、小麦 等粮食作物外,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
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部五指山的背风坡。
燥红土剖面
燥红土植被景观
地 表 聚 积 , 容 易 种 形 成 沼 泽 盐 土 。 盐 渐 向 渐 分 , 后 植 围 垦 土 壤 种
这 酸 性 硫 化 物 , 故 见 到 不 少 黄 色
显 。 表 层 因 红 土 树 根 系 分 解 释 色 放 斑 块 多 明 较 征 特 灰 兰 育 潜 的 土 底 心 以
同上
燥红土
腐质化过程
焚风效应
沼泽土
琼海、儋州的河 流两侧或山前山 间局部低洼地 海南的崖县
泥炭化或腐殖质 化过程和潜育化 过程 水耕熟化过程
由于经常受到海水 ? 浸渍
水稻土
一定的自然环境及 无 人们种植水稻后, 采用各种栽培措施 的影响下形成
结束了!
谢谢!
感谢所有参与制作的同学!
土壤性状描述: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 的强烈脱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福山县分布 于雷州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1400mm 以土,≥10℃积温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溶系数 <0.1,盐基饱和度<15%。由于冬季偶有寒潮侵袭, 对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林木不利,现仍以南亚热 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为主。砖红壤土类划分砖红 壤和黄色砖红壤两个亚类,前者具土类典型特征, 后者具黄化特征,本区均有分布。是我国云南西双 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西南角地区热带雨 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 长,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铁铝土的基本特征: 铁铝土的基本特征:
化学风化过程强烈。矿物的水解、脱钾、 化学风化过程强烈。矿物的水解、脱钾、脱盐 脱硅等过程能迅速和彻底地进行, 基、脱硅等过程能迅速和彻底地进行,最后残 留于土体中者仅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留于土体中者仅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土体中原生矿物和蚀变矿物很少。所以, 土体中原生矿物和蚀变矿物很少。所以,它超 出了生物化学风化所影响的范畴, 出了生物化学风化所影响的范畴,而称之为地 球化学风化。 球化学风化。 剖面深厚。在正常条件下,真正的土体( + 剖面深厚。在正常条件下,真正的土体( A+ B)厚度仅 ~2m,而这类土体下的风化壳层可 )厚度仅1~ , 以上。 达10~20m以上。 ~ 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