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釉料

9-釉料


冬天:温度降低,粘度增大,比重应调小。
夏天: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比重可调大。
流动性及悬浮度
直接影响施釉工艺的顺利进行及烧后的釉面质量。 影响因素:细度、含水量。 细度增加,悬浮度升高,稠度增加,流动性下降。
含水量增加,流动性上升,比重下降,粘附性下降。
添加剂、减水剂等可增加流动性。 陈腐处理:改变釉的屈服值、流动度及吸附性。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和原料中吸附水、结晶水的排出。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化合与固相反应
温度升高时,易熔氧化物同Al2O3 和SiO2等发生反 应,形成了新的共熔物,碱土金属碳酸盐与石英形成 硅酸盐:
Na2CO3与SiO2在700℃以下生成Na2SiO3
CaCO3与SiO2形成CaSiO3 CaCO3与高岭土<800℃生成CaO•Al2O3,>800℃生成
CaSiO3
PbO与SiO2在600℃~700℃ ZnO与SiO2 2ZnO•SiO2 PbSiO3
液相出现会促进上述反应进行。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3)(R2O/RO)<1,按比例制成熔块,可难溶或不溶 于水。
(4)(SiO2/B2O3) >2,因硼盐的溶解度较大,提高氧化 硅含量可降低其溶解度。 (5)所有的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加入熔块。 熔块配料量的计算( 计算方法与生料釉的计算方法相同)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4 熔块釉配方的计算
按釉的组成(主要着色剂 ):铜红釉、镉硒红釉、 铁红釉等
按釉面特征:透明、乳浊、颜色、无光、结晶、裂纹、 花釉、变色釉……。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2 制釉原料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熔块釉=生料
粘土、ZnO 石灰石等
95% 左右
全熔块釉
+
熔块
30%~85% 半熔块釉
例已知:熔块的实验式和欲制熔块釉的釉式。
求:熔块釉的配方。
解:此时应该把熔块看成一种原料,其它与前
面相同 。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第三节
釉层的形成
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
坯釉适应性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一 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
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为:原料的分解、化合、
熔化及凝固(包括析晶) 交叉或重复出现。
1、釉料加热时的变化 2、釉层冷却时的变化 3、釉层中气泡的产生
先求出各氧化物的摩尔分数,以碱性、中性、酸性 氧化物的顺序列出(釉式以碱性氧化物(R2O+RO)的mol 数为1 )。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 生料釉配方的计算(步骤)
知釉式矿物原料(按理论组成计算)逐项平衡法
(1)用长石平衡 K2O、Na2O 的含量,同时平衡部分 Al2O3 和 SiO2 ; (2)用粘土(高岭土)平衡剩余的Al2O3 ,同时再平 衡部分 SiO2 ;
(3)用滑石平衡MgO ,同时再平衡部分 SiO2 ;
(4)用石英平衡剩余的 SiO2 ; (5)用化工原料平衡剩余的氧化物。 计算方法同坯料配方计算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5 合理选择原料
既要保正生产工艺性能和釉面质量,又要经济合理。
釉料对釉下彩或釉中彩不致溶解或使其变色。 选择配釉的原料时,应全面考虑其对制釉过程、釉浆 性能、釉层性能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四 釉料配方计算
1 釉料组成表示法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适用于圆盘、单面上釉的扁平砖及坯体强度差 的产品。 喷釉:压缩空气将釉浆通过喷枪或喷釉机喷成雾状。 釉层厚度与坯与喷口的距离、喷釉压力、喷浆 比重有关。 适用于大型、薄壁、形状复杂的生坯。可用于 自动化生产。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熔块釉的制备 熔块 生料 助剂 除铁 过筛 试烧样品
配料
球磨
检查细度
贮存备用(陈腐)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二 基本施釉方法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浸釉(蘸釉):坯的吸水性或热坯的附着作用使釉 浆吸附。釉层厚度与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釉 时间有关。适用于大中小各类产品。 浇釉(淋釉) :釉浆浇于坯体上。
2 釉料制备
(一)生料釉
原料选择 煅烧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配料
釉料研磨
(二)熔块釉料配制
熔块釉包括熔块与生料两部分。
熔块的配制 原料准备 水淬成粒 配料 贮存备用 熔制
坩锅炉 池炉 回转炉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三 确定釉配方的依据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1 满足制品对釉面的性能要求 日用瓷、墙地砖、卫生洁具、电瓷等。
2 釉的成熟温度在坯的烧成范围之内
一次烧成釉,始熔温度应高,成熟范围应宽。避免
干釉和起泡。二次烧成釉,生釉的粘附性要强。
3 坯釉的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相适应 要求:釉 < 坯 (略小于 微正釉 受压应力)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第二节 釉料制备与施釉
一 釉料的质量要求与制备
1 、釉浆的质量要求及控制
细度:影响稠度、悬浮性、与坯粘附能力、熔化温度、
釉面质量 细:稠度增加、悬浮性升高、与坯黏附能力增强、 熔化温度降低、釉面质量上升。
过细:稠度增加、釉层厚、高温下反应急、气体难
E釉 <
E坯
(釉有较大的弹性对机械应力、
热应力的适应能力强)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4 坯釉的化学组成相适应
坯釉的化学组成一般应有一定的差别,酸性坯配碱性 釉--碱性坯配酸性釉,常用C.A(酸度系数CA反映坯釉 的酸性程度)控制: 瓷坯C.A=1 ~ 2 < 瓷釉C.A=1.8 ~ 2.5 陶坯C.A=1.2 ~ 1.3 < 陶釉C.A=1.5 ~ 2.5
(2)、产生应力
在粘稠状态的温度范围内釉熔体尚可移动,使呈现 的应力消除,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坯与釉的体积都在
变化,而且变化的速率不相同,则会形成应力。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釉烧时间和温度:釉烧时间长,温度高,熔化和 均化充分。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釉料冷却时的变化
(1)、凝固
熔融的釉料冷却时经历的变化和玻璃一样,首先由低 粘度的高温流动状态转变到粘稠状态,粘度随温度的 降低而增加,再继续冷却则釉熔体变成凝固状态,呈 脆性。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1 、釉料加热时的变化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1)原料的分解;(2)化合与固相反应;(3)氧化 物挥发;(4)烧结;(5)熔融; (1)、原料的分解
釉用原料如粘土脱水,有机物挥发,碳酸盐、 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硼砂、硼酸、石灰石、 方解石等分解。 包括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及氧化物的分解
3 熔块配方的计算
配制熔块的原则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1)( RO2+R2O3) / (R2O+RO)=1:1~3:1 融化温度;
保证适当的
(2)Al2O3 < 0.2mol 否则高温粘度大,熔化困难不易 均匀,且熔化温度较高,会导致碱性物的挥发损失大。
以排除、铅熔块铅熔出量大、Na、B等离子溶解度上升 ,PH值升高,浆体易凝聚。
《材料制备技术》-典型制备工艺技术
比重:与施釉时间、釉层厚度有关
比重下降:需多次长时间上釉。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比重上升:厚度不均、易开裂、溶釉、但可节省施釉时间。
实际配料比表示 根据实际原料的种类和比例来表示。
原料 石英 长石 粘土 石灰石 滑石 湖南建湘(长石釉) 30 55 5 /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