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考点(中考必备)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考点(中考必备)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考点(中考必备)
一:性格特征与相关情节:
鲁滨孙
不甘平庸、勇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具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如四次出海,本可以安分守己,过小康生活,不必去冒什么风险。

但是他不顾父亲反对,宁愿航海经商,到外面去闯荡。

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意志,具有实干精神。

如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如两次挖独木舟。

等。

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如搭救“星期五”、杀食人族。

④具有极强的占有欲(他冒险活动的出发点,是致富的希望鼓舞着他。

当他漂流到荒岛后,不仅不绝望,而且燃起这一切都属于我的欲望。

他把整个荒岛称作“我的小王国”,自己则成了“全岛的君主”
体现了一种殖民主义思想(他救了土人“星期五”后,就收了他的奴仆,又用文化宗教来开化他,让他皈依基督。

以上所有这些,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殖民思想的体现。


总之,他是一个劳动热情,坚毅勇敢、坚忍不拔,有实干精神的人。

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在西方,他是冒险家的代名词,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但是他又是一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和侵略的性质。

星期五
“星期五”对于鲁滨孙来讲是一个忠诚老实,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对主人惟命是从的仆人。

他聪明又勤劳,具有心地善良、尊敬老人等美好品德,性格中也不乏天真、活泼的元素。

鲁滨孙的父亲
聪明机灵,为人慎重、明智。

安分守己,渴望平静、健康、安宁、悠然自得的生活。

他能够看透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了解社会变化的趋势,看问题比较透彻,言语中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老船长
他在非洲海面上救了鲁滨逊并和他成朋友,他公正,明白事理,待人有礼貌,他慷慨的把自己的东西分赠送给需要的人。

他相信因果报应。

他大方善良仁慈守信,是一个可信真诚正直朴实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好朋友。

二:故事梗概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出海经商遭遇暴风雨,流落荒岛28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不仅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他是一个开拓者的形象,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英雄。

在这个人物上体现了西方海洋文明的传统,充满向外发展的好奇心、征服欲和冒险精神,歌颂了人的坚毅品质和劳动精神。

三、鲁滨孙四次出海
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
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赚了不少钱。

后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两年奴隶。

第三次出海是去非洲几内亚做生意,遇土耳其海盗,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第四次出海从巴西去非洲贩卖黑奴,遭遇风暴,漂到荒岛。

在荒岛生活28年。

四:两次挖独木舟:
第一次挖独木舟:花了五个月功夫,砍倒一棵大杉木,又劈又削,想要逃离小岛,却无法使小舟下海,只好放弃。

第二次挖独木舟:
与星期五一起制造独木舟,这次他们选择离海岸很近的地方制造,在将要起航再次遇到野人举行吃人仪式,他们决定出手相助,不料救除了星期五的父亲。

五:鲁滨逊心情的变化:
来到孤岛:心情十分沮丧和绝望,心理极度恐惧,总是想逃离孤岛,认为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慢慢宽慰,因为只有自己活下去。

开始几年:整天想着造船离开孤岛,心情极度矛盾,既赶集上帝让自己活下来,又埋怨上帝把自己流落到这个孤岛。

后来,他通过例举流落荒岛的好处和坏处,思想也通过了,就自己动手养活自己,圈养山羊,有羊乳喝,又自己制葡萄公,对生活充满希望。

再后来发现了食人族,心情恐惧,忐忑不安,手足无措,设想与其同归于尽的搏斗,后来救了星期五,心情大为好转,过上了愉快的生活。

六:谈谈《鲁滨孙漂游记》的艺术特色。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通起来,连贯而又真实感,并在小说中穿插日记。

2:文章用日常语言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明白晓畅,朴素生动,给文章增添了魅力。

3: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能传神的体现人物的性格
4:本书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他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乐观进取。

七:鲁宾孙如何记日期:
在一个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

就这样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八:鲁滨孙拯救英国船长:
星期五的父亲走后,岛上发生了另一件事。

有一天,从海上驶来了一艘英国船,船上船长和水手起了内讧。

船上的暴徒劫持了船长和大副,驾驶一只救生艇,驶到了鲁宾逊的岛上来了。

他们准备杀了船长和大副,但他们逃走了,鲁滨逊帮他们夺回了商船。

最后,船长带鲁宾逊回到了大陆。

九:重要细节
航海遇难,流落荒岛:由于开始绝望马上转为积极地建造自己的家园,他搭建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说明鲁滨孙的适应能力很强,很有韧性,也很坚强。

甲壳虫的启示:初到荒岛,鲁滨孙看见一只甲壳虫,他对这个细节印象很深,刚刚遇难,绝望之迹看见沙滩上的一只甲壳虫,他抓起一把又一把的沙子把甲壳虫埋住,可一会儿甲壳虫又会重新爬出。

也许日后鲁滨孙正式凭着这种甲壳虫精神在荒岛生活了28年之久。

和小狗、小鸟说话:当时,鲁滨孙唯一的伙伴就是那只狗,怕自己将人类的语言忘记,他坚持每天与狗说话,表现了他用于活下去的毅力,也说明他是很想念人类社会的。

每天坚持写日记:凭借古老的计时方法,鲁滨孙坚持每天写日记,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回到人类家园。

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发现三十个野蛮人在正围着篝火跳舞准备人肉大餐。

他们已经煮食了一个俘虏,还有两个正准备去火上烤。

这时,他提着武器向他们跑去,及时救下了一个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俘虏。

我把这个救下的人命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这一天获救的。

他讲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25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

他年轻,聪明,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光里,说明鲁滨孙还是有一定的同情心的。

之后又要求星期五绝对地服从他,又充分暴露出他的小资产阶级嘴脸。

帮助过往商船惩治叛徒:要求船长带他回到祖国,然后才会帮助他们惩治叛徒。

这个情节把
鲁滨孙的商业头脑显露无遗。

把人类社会的日用品带回到荒岛出售:这也显示出鲁滨孙的商业头脑,小资产阶级性质。

重要题目:
1:《鲁滨孙漂流记》的结局与一般小说相比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它的结局是开放型的结局,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鲁滨孙说他以后还有更惊人的遭遇,留待将来记述,给人一种充满期待、意犹未尽之感,留下悬念,吸引读者。

2:“我”对荒岛生活的那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的这种“惬意”?
答:有舒适温馨的住所:有温驯、可爱的宠物;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或:上帝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补了孤独生活的不足)这种“惬意”是态度乐观的表现。

虽然荒岛生活孤立无援,但对生活的热爱、对拥有的珍惜,使他感到了“惬意”。

3:“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历。

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游的遭遇。

答:1.往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2,往非洲,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两年奴隶;3.从非洲逃出,到达巴西;4.从巴西乘船去非洲购买黑奴,遭风暴,漂到荒岛。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说出几个与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鲁滨逊花四个月艰难的制造了一艘船。

造独木舟;制作瓦罐;开导“星期五“;自封总督;帮助船长制服叛乱的水手,返回英国。

5:对于想回到英国的计划,最荒谬的办法是:造船离开孤岛
6:文章中有些章节主要采用了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方法,体现了鲁滨孙毅力惊人,顽强不息,具有实干精神的性格特点
7:选段中鲁滨孙克服的是哪两个困难?
答:鲁滨孙克服的两个困难是做舂粮食的石臼和做筛面粉的筛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