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主研:实验中学 吉林副研:实验中学 何玉声审核:实验中学 谢康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王金林【理论支持】【教学目标】1. 从结构、意象、修辞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入手,了解“颂”的文体特征,指导“颂”的写作。

2.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3.重视语言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灵活机动地使用已有的优美语言。

4.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难点是总结“颂”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颂”体散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垠. ( ) 沼.泽 ( ) 生意盎.然( ) 堆垛. ( ) 层峦叠嶂.( ) 吟哦. ( ) 汲. ( ) 涟漪.. ( ) 晨曦. ( ) 回溯. ( ) 瞭.望 ( ) 二、知人论世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眉州市)人。

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导。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黄药眠文艺论文选》等。

黄药眠教授不仅是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更是一位学者型的北师大教授。

他在1957年撰写的《问答篇》中说道:“真理是客观的,人人不得而私;至于谁先找到它,那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可以说,先生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真理的一生。

三、写作背景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整体感知1.仔细阅读《祖国山川颂》,说说其中“祖国山川”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以及作者的歌颂赞美之情与之有怎样的联系。

2.《祖国山川颂》采用了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所谓全景式就是着眼于整体。

但在具体描写山川风物时,又是多角度地表现了她的秀美多姿。

下面归纳了几个角度,请你把有关的自然段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

①高空俯瞰,如同广角镜头:②仔细描摹,如同特写镜头:③按时序变化勾勒描摹:这样写的好处:3.《祖国山川颂》还采用了片段式的结构方式,初读起来似乎不够连贯,但这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请你说说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

课内探究一、导入专题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

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课文学习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本①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春夏秋冬,晨光落日;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②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文化”“语言”。

③教师小结:《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2.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①教师帮助理清思路结构: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

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

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主题的升华。

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②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③学生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Ⅰ.语言特点:讨论归纳:诗化的语言;直抒胸臆。

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Ⅱ.结构特点: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体现,它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3.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①第5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

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②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

表现出个体与祖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布置作业: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课后提升一、文本复习1. 根据提供的开头,综合文段所要表达的主旨,仿写两个句子。

画家画画,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教师讲课,2. 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

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3. 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二、类文提升朝觐生命陈世旭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

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

这是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这是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这是横亘叱咤风云的康熙大帝平息叛乱的土地;这是勇猛彪悍的八旗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乌兰布通,红色的山。

大清王朝的十二连营埋进深草;抚远大将军的鹿角枪炮没入沼泽。

方尖碑如断锷。

水泡子是宵遁的噶尔丹饮恨苍天的眼睛。

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都杳然如苍狼呜咽。

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

而草原依旧。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

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

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样也记不起来了。

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真静啊。

天地间是一片亘古的肃穆。

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

那是幻觉。

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

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

然后,草原生命交响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

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

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

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

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解放了你!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