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学编中国结
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千百年来,中国结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结的工具和材料,学习一定的编织方法,能够简单地进行中国结
创作。
把自己的艺术感受和浓浓情意融注其中,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渗透,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为1课时。
一、活动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学编中国结的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在开展动手制作的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编织方法,激发学生学编中国结的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会看图示,读懂文字,分析解决问题。
4.创意物化: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编织方法大胆创作,传承手工艺,美化生活。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在活动开始前,我做好了充分地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剪刀、编绳、大头针、泡沫板及图样说明图,指导学生活动突破重难点。
二、活动过程
第一步:任务载体,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前,我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点燃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出示活动任务:给我校的外教老师制作一份春节礼物。
大家积极地参与讨论,集思广益,一致想到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结,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活动研讨氛围。
第二步:亲身体验,尝试编织(8分钟)
有了任务,小组合理分工协作。
有的分发材料,有的认真阅读图样说明图中的文字,还有的在比对图片,都想选择最佳的图案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大胆尝试对照图片、文字进行编织,仔细观察图解中的细节处,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就这样带着问题去研究、去操作,在体验中,习得感悟。
安全使用工具是教师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必须面对学生常敲警钟的一件事。
尤其是本次活动中,大头针的使用和归还原处,需要提示学生注意的地方。
第三步:总结方法,实践探究(15分钟)
小试牛刀,初体验,同学们遇到了不少问题。
出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在此环节的活动中,教师针对大家集中出现的问题(如:图示中的小黄点代表什么意思?红绳怎样缠绕打结?……)引导学生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归纳编织中国结的技巧:看清图示读懂文字对比图片静心尝试。
接下来,学生根据分解步骤,观看教学视频。
大家再次尝试编织时就得心应手,问题迎刃而解了。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难点,为后面创意活动做铺垫。
第四步:练习提升,拓展总结(7分钟)
活动中,教师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带领学生探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总结方法。
一份特别的春节礼物,表达了学生对来自异乡的老师最深厚的祝福!同学们用学到的编织方法和技巧,在原有中国结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创意美化,更添韵味!
第五步:展示评价,课后延伸(5分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多主体评价,教师、学生、同伴等都可以对学生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
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欣赏和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
根据中国结的艺术特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别讲评了作品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承这份美的艺术,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