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部分(第二讲) 16-17世纪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读
第一部分(第二讲) 16-17世纪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读
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布鲁诺和伽利略 对“太阳中心说”的发展
1、1584年,布鲁诺(1548-1600)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及世界》, 发展了“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的思想;
2、1632年,伽利略(1564-1642)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 世界体系的对话》(简称《对话》),进一步支持哥白尼体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
• 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地 区发展起来,随后,德,法,英,荷,西班牙,葡萄牙资 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5-16世纪,纺织、酿酒、玻璃 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部门逐渐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 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 另一方面,又为科学技 术的发展提供研究课题、 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 近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资 本主义创业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
神启
人性
人的主体地位确立
信仰
理性
对世界的认识不再 依赖于感性和信仰
天堂
世俗
上帝力量被弱化, 追求世俗化,与神 圣的东西相对立
文艺复兴的意义
•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发掘、光大古希腊文化, 树立起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 提倡个性自由。文艺复兴增进了人对自然观察的兴趣,通 过对自然的研究,科学研究开始走向重视实验的道路。这 时候,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艺术创造空前繁荣,使得久 已压抑的人性和主体理性得到空前拓展。 • 同时,文艺复兴促进了技术与知识的集合——手工艺人 (最初缺乏文化知识)+以文本为导向的知识者(这些知 识最初总是被手工艺人和工匠所忽视)。手工艺人和学者 的相互作用,“艺术家-科学家”(Artist-scientist) 的诞生--“Renaissance Men(Leonardo·达芬奇)。
1、机器的自然图景 开普勒:“天体是一座时钟”。 笛卡尔:“自然图景是一种受到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 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有位 置的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 霍布斯:“生命仅仅表现为肢体的一种机械运动”。 --自然界、宇宙,就是一部巨大的、精确(受到数学法则支配、按照机 械的因果决定论)运转着的机器。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拉普拉斯:应该把宇宙目前的状态看作是宇宙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 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确定性的,未 来和过去都可以精确地展现出来。 霍尔巴赫:“宇宙间存在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 和结果的无穷锁链”。 ”--自然界只存在因果必然性,而没有偶然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1、机械性:用纯粹力学的观点和机械运动来考察和 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运动都归结为机 械运动,而所有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的外部, 否认了无机界和有机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性质 上的差别,抹杀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质的差 别,即认为自然界只有依赖于外力的量变而没有 质变,只承认确定性而对不确定性加以否定,看 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思维 方式的绝对化和机械决定论乃至落后于古代朴素 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机械论自然观的牛顿力学基础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没有改变自身状态的能力, 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机械论:所有运动变 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出外因论; 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哲学的 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 而后用这种力去论证其它现象”--机械论:复杂的高级 的运动也按照机械运动形式而虚构出某种力,还原为受到 力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运动。
机械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是一部受到严格因果律决定的内部不存在任何变化的 刚性机器;由惰性物质组成,受到外因作用才会发生改变; 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自然的运动变化完全是自然物 质自身的力学行为,具有其唯物主义物质性的一面;物体 运动是由于外力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基本命题。即世界是一部自我存在的刚性机器,宇 宙又存在严格的因果决定性,所有的事物都是确定的,过 去和未来都可以精确的展现出来,自然界只存在必然性, 而没有偶然性。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积极作用
1、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 性,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自然具有可探索性。 2、以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冲破了神创 论的唯心主义。 3、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方法,主张用分析还 原的方法认识自然对象,对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笼统分 析走向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自此,天文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医学等都取得了进步, 但力学相对最为完善。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特征
1、主角是新型学者——注重推理和实验(观察)的结合;数 学家、科学家、哲学家集中在一起; 2、数学(几何)的核心作用——自然(法则)的语言;
推理:数学化的理性;实验:数学化的经验; 3、探索者的宗教(基督教)动机——了解上帝赋予了自然 (造物)怎样的法则
• 彼特拉克——宣称:“我自己是个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 句话成为人文主义的名言。
• 拉伯雷——<<巨人传>>:描绘了新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基督教的 修道院规定修士要禁欲,贫穷自安,遵守教规,拉伯雷:“男女修士 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以拥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们的规则只有一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能得到 自由发展。
资本的原始积累,开拓新市场,获得劳动力——大规模远洋 探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地球是球形 的,又发现了新大陆,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 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造 船技术等的进步。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向人们展 示了一种开拓进取精神。 • 远洋探险的代表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 代表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第一部分 (第二讲)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解读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历史分期:
5-15世纪--欧洲中世纪 15-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大力发展 16-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 18世纪--英国工业技术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发展的两个前提:
A、社会历史动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地理大发现; B、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哲学 转向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 会特权,主张自己寻求信仰,追求自由与平等,动摇了封 建教会和宗教神学。再次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中国的印刷术为新教的思想宣传奠定技术基础。
启蒙运动
• 17-18世纪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启蒙的根本旨趣在于要求人不屈服于权威和传统,自由的 运用自己的理性评判一切。除了自己思维的权威之外再没 有别的权威。 • 康德: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 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过别 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 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 加以应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就是自己所加之于 自己的了。 阿尔多诺、霍克海默:启蒙的根本目标是:摆脱恐惧、树 立自主。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 质量--机械论:以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量的差 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变化,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
4、存在“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牛顿:“绝对的空 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而永远相同 的和不动的”--机械论:时间和空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 立实体。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据此 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牛顿:“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 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它许多现象”--机械论: 机械的单一意义上的决定论是决定论的唯一形式。 6、牛顿:“物质世界可以无限分割,而且可以无限的把它 分离开来”。 机械论:尽可能把自然界分割还原和简单 化,寻求简单性—笛卡尔的还原论思想。
• 使得自然观和宇宙论进一步倒转,对宗教神学的神创论唯心主义自然 观进一步造成冲击。
血液循环理论对传统自然哲学医学理论的冲击 1、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发表了《人体的结 构》,批判了盖伦医学体系;
2、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批判了盖伦的“三灵气” 说并提出了人体“血液小循环(心肺循环)”理 论;
3、英国医生哈维( “近代生理学之父” ),提出 了人体血液大循环理论。
力学原理对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
运用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极其广泛的自然现 象,从天体运行、潮汐涨落到物体坠地等,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 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 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体系开始在人们心目中形成 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地位。
• 此后,人们开始用牛顿“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将一切 运动形式都看作力学运动形式,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 找到其力学本源,还原为力学现象并加以解释,甚至用牛 顿力学原理解释社会现象——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 解释一切,逐步形成了僵化的因果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 同时,仅仅强调事物变化中力与力之间的作用并把一切原 因还原为力,最终出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最辉煌的成就: 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1687年,牛顿(1642-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第一次把地面力学(运动三定律:F=0,F= ma,F=F` )和天体力学(万有引力定律--F=Gm1 m2 /r2 )统一起来,建立其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近代自 然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 运动规律。
意义:
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 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