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几个基本概念
工程设计几个基本概念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程懋坤)
有些工程,建成之后,可以认为是成功的。
例如,某些新型的基础做法(桩,复合地基等等),在房屋建成后,沉降量不大,造价便宜,施工方便,等等,这种基础新做法,在房屋建成后,等于是进行了一次荷载试验,所以,可以认为是经过了考验,是成功的。
但是,对于抗震设防的工程,你所设计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究竟如何,在未经过
真正地震考验之前,是不能肯定下结论的。
当然,现在有许多抗震试验方法,整体模型试验、振动台、构件试验……等等,但它们与真正接受地震考验,还是不一样的。
有些构件,在试验室的试验效果不错,但真正遇到大地震,还是不能承受。
例如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格构SRC柱,在95年阪神地震时破坏较多,但试验室效果是不错的。
因此,不经过真正地震考验,是不能算真正成功的。
(矩
简单说,规范是一些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与工程师共同研究的成果,它是将实际工程经验与科研成果综合编制而成的。
它不代表我国的最高技术水平,有时是各种因素折中的产物。
要想编出完全适应于各种工程情况的规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能把任何工程情况都要由规范来解决,规范绝不是万能的。
规范是根据过去的工程成果编成的,它只能代表过去的成果,不能预见新事物的成长、新技术的诞生。
所以,千万不能以“规范上没有”而不让新技术、新体系、新结构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有工程实践和科学试验,然后再有规范,象现在这样的施工图审查,拿着规范一条条查,还能有新技术出现吗?。
在发
利用
带底板。
这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总的说来,厚板耗费材料较多,造价较贵,但节省人工;后者则相反,材料消耗较少,造价较低,但人工较费。
在发达国家,如前所述,人工价值高,故多做厚板;在我们,如条件合适,还是以梁板式筏基为宜。
尤其新的地基规范,将核心筒周边影响系数,取为1.25,更增加了平筏板的厚度。
因此,建议在可能情况下,设计成梁板式筏基。
四、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
在《抗震规范》表6.1.1中,对于框架结构的适用最大高度,7度区为55m,8度区为45m,这些高度,对于一般民用建筑,都是太高了。
如果在8度区设计一栋45m高的民用建筑,层数将达12~15层,这样的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将非常大,而且在地震时,由于侧向位移较大,围护结构、隔墙、管道等将遭到较大破坏,即使主体
6度,
在89
1972年尼加拉瓜大地震,许多房屋倒塌,但其国家大剧院由于设计得抗侧刚度很大,所以基本未损坏。
五、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应是一种限制
80年代,大批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兴起,许多地方缺少经验,有些同志在一起编了
《高层建筑设计建议》,提出了高宽比,是为了使设计人有一个导向。
这个“设计建议”,即是现在《高规》的前身。
对于高宽比的规定也就延续到现在。
在实际上它不应是一个限值。
《抗震规范》中就未提到高宽比。
而且平面体型复杂的,根本无法去计算高宽比,以“平面最小投影宽度”来计算,也不一定对。
T形
2.0
EI
此外,有些程序对于斜向构件无法外计算,等等,因此,对于计算结果,一定要仔细核对,不能算出结果就画图,尤其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不是水平的构件;两根互相连接的悬挑构件;框支桁架等等。
必要时,应当用手算简化补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