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光靠思想政治教育唱独角戏,也不能完全局限于高校,需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通与交汇。
在传承以往好的经验和有益做法的同时,应当注重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开阔、开放、开明的精神和气度。
所谓开阔,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果,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
所谓开明,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兼收众家之长,吸纳多方观点,在实践中寻求发展新机遇,在创新中探求改革新突破。
所谓开放,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搭建成才的平台,善于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丰富资源和良好机会。
其次,要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
教书育人是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是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服务育人则是通过优质服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影响,三者虽然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所区别,但在育人的性质和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在育人的过程中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三者统一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使各种教育力量相向而行、各种教育能量互补共融。
为此,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养成教育,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学化;立足社区教育和环境优化,发挥社会教育优势,探索社会教育途径;尤其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不断丰富和拓展高校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教育网络环境,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