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职教学会课题结题表-国际合作
中国职教学会课题结题表-国际合作
1.课题设计论证阶段。本阶段主要开展的工作是:收集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究的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开展背景分析,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研究意义价值,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步骤和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申报,组建课题组,分解研究任务,明确人员分工。
2.文献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近三十年来有关教育国际化、国际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中国知网收录论文等)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是成都市政府、教育局)颁布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意在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已有研究情况(包括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的研究方法等),形成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问题的一些理性认识,以便对于本研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分析以往研究的不足,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的设计。
年月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意见:
月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科研规划项目
结题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持单位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课题组长
廖德斌
下达时间
2013年3月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项
目
研
究
概
况
成果
名称
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
果
主
要
内
容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一)关于成都市中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政策背景分析
3.调查研究阶段。本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对成都市五大城区和双流、邛崃、蒲江、新津、彭州、新都、大邑等郊县教育局汇总的国际合作情况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是对上述区域90余所中职和高职学校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对于国际合作的态度和认识、学校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招生人数、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对此项工作的评价等,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5份,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校长
课题负责人
廖野平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副校长
主研
陈玉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处长/高级讲师
主研
刘勇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科长/讲师
主研
焦砚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科长/讲师
主研
祝凯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讲师
主研
宋静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讲师
主研
经过对本课题的详细考察和分析,专家组审慎地得出如下成果鉴定意见:
三是对全市68个开设了学校网页的进行了跟踪分析,对其在主页上发布的关于国际合作的信息进行了汇总分析处理;
四是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等9所中高职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通过与主要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了解该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途径及成果,希望其经验对其他学校有借鉴意义;
五是对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个案研究,包括学校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理念、整体进展情况、典型合作项目(中英IMI、奥地利成都焊接中心项目等)、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追踪分析。
为促进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工作,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的意见》(2010)、《成都教育充分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2012)、《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2013)等一系列规划,对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措施和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但是这些规划针对的是整个成都教育,而不单独指向职业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同时仅有规划,还缺少配套的管理制度。
2.成都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成效。①学习借鉴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②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③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④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3.成都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问题。目前成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先进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项目引进的规范和保障、特色的形成和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就研究设计看,课题组以国际中等职业教育视野考量成都市中职学校国际合作的可能性,进而,通过对成都市中职学校国际合作的现状考察,归纳出国际合作的各种范式、模式、策略,在此基础上,在成都某职业学校开展实证研究,证验了国际合作的各种模式与策略的可行性。这样的研究设计,既体现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也保证了研究过程与结论的合理性。
(三)促进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的建议:(1)项目管理规范化;(2)过程监控常态化;(3)服务保障有效化。
2.中职学校层面的建议:①因地制宜,选择有效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路径;②注重质量,精细全过程管理;③立足高位,加强国际化师资培养;④共建共享,依托职教集团共享国际教育资源。
二、最终研究成果
1.论文:《成都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拟在《当代职业教育》(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28/G4)2014年第7或第9期上发表(已发用稿通知)。
2.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其他成果:
课
题研Βιβλιοθήκη 究工作要
点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就研究结论看,课题组认为,成都市中职学校国际合作形成了多种范式,在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既有对国际先进的中职学校办学方式的引进,也有验证性地将国际优秀中职学校办学模式的实践,更有走出去的成功经验,课题组这样的研究结论,是基于调查基础上了,因此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于成都某职业学校的案例分析,课题组得到的研究结论认为,中职学校国际合作可以将“引进来、走出去”结合起来,可以引入国际中职学校办学模式、课程体系、课程质量标准,但需结合本地本校实情加以修正,且在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尝试。本鉴定专家组认为,这样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概括性,也对其他相关学校具有借鉴意义。
总之,本专家组认为,整个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上的建构,又有实践上的探索,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同意结题。
年月日
专家组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与职称
签名
刘家访
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
文春帆
成都市教科院
职成所所长/省特级教师
杨帆
四川省教科所
职成室副主任
题审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业职教学会或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4.研究论证阶段。根据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对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的因素、解决问题的侧脸等问题开展研究,得出理性的认识,归纳一般性的规律,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组织结题验收。
课
题
组
成
员
姓名
单位
职务与职称
研究中的分工
廖德斌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二)关于成都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成效和问题
1.整体情况。据成都市教育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市中高职院校一共92所,其中53所开展国际合作,约占58%。与新加坡、法国、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台湾、香港等10余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合作。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引进教育资源、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师生交流等。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有3所,国际化项目13个。2012年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海外培训及考察430余人次,境内国际合作专题集中培训约900余人次。
就研究方法说,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对现有的国内外中职学校国际合作的各种理论成果与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国际合作的范式与模式,并建构了成都中职学校国际合作的模式与策略;通过调查法,现实性地描述了成都市中职学校国际合作的状况,分析出其中的经验与问题;通过试验法,在成都市某职业学校开展国际合作的各种尝试,既对现有理论给予了验证,有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成果。总之,多种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应用,保证了课题组研究初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