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选择题1.(2018河南,7,1分)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毛泽东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2.(2017河南,6,1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3.(2016河南,4,1分)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4.(2015河南,5,1分)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5.(2013河南,4,1分)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6.(2013河南,6,1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C.飞夺泸定桥D.巧渡金沙江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一、选择题1.(2018安阳一模)“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保我平等,还我自由。

实行主义,牺牲个人。

有进无退,革命精神。

”(蒋介石北伐誓词)此段誓词反映了( )A.北伐战争反清、反帝的斗争目标B.国民革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D.北伐的主要打击对象是帝国主义2.(2018郑州二模)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用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

”这一思想( )A.体现当时革命以城市为中心B.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吻合C.强调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强大D.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3.(2018平顶山一模)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深远。

长征的历程说明( )①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②革命重心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制定革命路线要适合国情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2018安阳二模)1936年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

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B.长征的胜利C.挺进大别山D.淮海战役5.(2017开封一模)梁启超曾写道:“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

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

”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诞生C.国民革命军北伐D.南昌起义6.(2017安阳二模)毛泽东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

……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盲动主义的表现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秋收起义攻打长沙C.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红军实施战略转移7.(2017郑州二模)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如果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在一个毫无民主权利的国家,凭着赤手空拳,要推翻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反动势力是办不到的。

这直接推动了( )A.国民大革命的开始B.南昌起义的爆发C.秋收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8.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东北易帜”B.北伐战争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下列说法与该会议无关的是( )A.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B.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D.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二、非选择题10.(2017开封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为早日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始。

材料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 ,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中国革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道路。

(1)20世纪20年代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大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大城市为目标发动的起义接连遭到失败。

请举一例说明。

(1分)(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寻找的新道路是什么?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4)你认为在选择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1分)答案精解精析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选择题1.C 本题考查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保存下来的不到三万人的队伍,经历了千锤百炼,是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比长征前的三十万人更强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均与题意不符。

2.B 材料关键信息“28年的斗争历程”,即1921—1949年的斗争历程。

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故选B。

3.B 根据题干中“人民群众……组织运输队等”归纳,可知B项符合题意。

4.D 李大钊认识到农民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

1927年,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故D项符合题意。

5.B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故选B项。

A项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C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D项开始于1946年。

6.B 根据“1935年”“金沙水”“大渡桥”“铁索寒”等,可知该诗涉及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事件。

B项发生于1936年10月,诗中没有涉及,故选B项。

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一、选择题1.B 根据题干中“北伐誓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开始时间为1926年,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A项中的“反清”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C项本身叙述错误。

D项中主要打击对象是帝国主义错误。

国民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且是反帝反封建的战争,故选B项。

2.B 题干中“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吻合,故选B。

3.D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革命重心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D。

4.B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的胜利与“1936年”“红军”“中国的未来”等信息相符,故选B。

5.C 题干中“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反映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国民革命军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C。

6.B 根据题干中“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攻打长沙,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B项符合题意。

7.A 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1923年”“强大的同盟军”等,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故选A。

9.B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项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与该会议无关。

故选B。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分)(2)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

(任意一条即可,1分)(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分)(4)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