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三.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方针,1975年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明害虫防治应以自然控制为主,实行综合治理。
一.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和原则
(一)。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区别两个概念:
虫害: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任务、目的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和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其概念可以看出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及目的
(一)。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
(二)。任务:
(三)。目的:
二.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疫区:
保护区:
(五)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
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
3.检验及处理
检验:产地检验、抽样检验、试种检验
处理:酌情处理(包括几种方法)
举例说明检疫对象为害的严重性(绿豆象是日本侵华时传入中国,然后传播蔓延)。
讲授
第2次课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二.农业防治方法
应重视四方面的问题。
(四)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五点。
缺点:四点。
害虫:能为害农作物经济林木及其产品、致使产量和品质遭受损失或侵袭人家畜等有益动物并传播疾病使其受伤害死亡的昆虫。
益虫:虫体分泌物可做工业、医药等原料能传播花粉或可捕食寄生害虫的昆虫。
1.虫害发生的条件:虫源;环境条件;物候条件。
2.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根据虫害发生的条件,控制途径有三方面。
启发式:提问上学期学习过的昆虫学基础知识过渡到本课程要讲的内容上来,做好前后三门课程的衔接。
1.改进耕作制度
(1)合理轮作:对防治害虫有三方面的作用;轮作治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学生用书中没有,需放慢速度记笔记)。
(2)间、套、复种:先简单介绍间、套、复种的概念,然后介绍对防治害虫的作用。
(3)耕作改制对害虫发生的影响:简单介绍。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对防治害虫作用
3.整地合理施肥
(1)整地的作用:有三方面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教案
编写人:王丽艳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0.5
绪论
1-2
5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3
3
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
3
4
地下害虫
4-5
8
水稻害虫
6-7
7
禾谷类旱作害虫
7-8
4
油料作物害虫
8-9
4
蔬菜害虫9-101 Nhomakorabea糖料作物害虫
10
1.5
贮粮害虫
10
1.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
(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相当普遍,但正在大力处治,进行消灭的。
(2)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经济上有严重危害性而防除极为困难的。
(3)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农产品、工业原料等运往各地的。
2.疫区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定义划分)
二.课程简介: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课程总体介绍,向学生说明学生用书及教学参考书,考核办法。
三.昆虫学基础知识回顾:在总论中学习过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昆虫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对昆虫的总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开始研究农业昆虫学,讲清为什么研究农业昆虫学,举例说明农业害虫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性,引出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性。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意义:
(三)物检疫的内容和任务
从植物检疫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1.对内检疫:
2.对外检疫:
3.植物检疫的任务:包括三项内容。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检疫对象:就是检疫措施所指定的防止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传播蔓延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
(2)合理施肥的作用:有五方面
4.合理密植:有三方面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6.抗虫育种
(1)作物品种抗虫性的一般表现: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简单解释概念)
(2)作物品种的抗虫机制
形态解剖特性:举例说明;
生物化学特性:举例说明;
物候学特性:举例说明;
生长发育特性:举例说明;
(3)抗虫育种在筛选和鉴定抗性的技术上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例举法、归纳总结式:举出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总结出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如:沙果被食心虫为害后形成“猴头果”、“豆沙馅”;米面被储粮害虫为害后不能食用;玉米螟钻蛀穗部;茄子被二十八星瓢虫为害后味苦变硬等。)
第1次课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二)害虫防治的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一)定义:根据作物、害虫、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物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目的。
从概念可以总结出农业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二)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通过五个途径对害虫进行控制。
(三)农业防治的应用
2
果树害虫
第1次课
课目
绪论害虫防治的原理
目的
要求
了解农业昆虫学的任务、目的;掌握农业昆虫学内容、植保工作的方针,熟练掌握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重点
难点
农业昆虫学内容、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不同阶段的植保工作方针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75分钟
一.自我介绍,认识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介绍讲授课程特点等。
1.预防为主:
2.综合防治:
3.合防治措施设计的原则
讲授
第2次课
课目
害虫防治方法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害虫防治中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内容及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以便灵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重点
难点
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农业防治方法优缺点、主要措施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害虫防治方法
按其性质和作用将害虫防治方法归纳出五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
一。植物检疫
先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引出定义。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从国外传入国内,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整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