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载试验实施细则2015年7月9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主要技术标准 (2)第二章静、动载试验的目的和依据 (4)2.1试验目的 (4)2.2 试验的主要依据 (4)第三章试验内容和方法 (5)3.1 试验内容 (5)3.2 试验方法 (5)3.2.1 静载试验方法 (5)3.2.2 动载试验方法 (7)第四章试验要求 (8)4.1成桥恒载状态结构参数测定 (8)4.2静载试验要求 (8)4.3动载试验要求 (8)第五章静载试验方案 (10)5.1 概况 (10)5.2 加载控制截面的选取 (10)5.3 加载工况及相应的荷载效率系数 (11)5.3.1 加载工况 (11)5.3.2 加载效率系数及加载布置 (11)5.4 测点布置 (20)5.4.1位移测点布置 (20)5.4.2主梁应变测点布置 (21)第六章动载试验方案 (22)6.1动载试验的动应变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 (22)6.2动载试验的内容 (22)6.2.1 跑车试验 (22)6.2.2 跳车试验 (23)6.2.3 刹车试验 (23)6.3 试验工况 (23)6.4 测量仪器 (24)第七章成桥检测程序及工作流程 (25)7.1 进场 (25)7.2 现场检测程序 (25)7.3 检测结果整理 (25)7.4 检测报告 (25)第八章成桥检测措施 (26)8.1 技术措施 (26)8.2 安全措施 (26)8.3 环保措施 (26)第九章拟投入的检测仪器设备 (27)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本桥为向阳北路(云龙大道~新塘路)的一座桥梁。
跨径布置为25+3×30+25m 的预应力连续梁桥,全桥为双幅结构,单幅桥宽为16m ,截面采用单箱三室结构。
立面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1、1.2所示。
桥梁起点桩号桩号.348图1.1 立面布置图 (单位:mm)图1.2 平面布置图 (单位:mm)1.2 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城-A 级;2、桥梁设计荷载:城-A 级,人群: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3、桥梁宽度:单幅宽16m;4、航道等级:无;5、抗震设计标准: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05g。
第二章静、动载试验的目的和依据2.1试验目的1)检验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为大桥的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和运营管养等提供技术依据。
2)通过桥梁荷载试验,可以直接测得理论分析与计算的相关参数,探索大桥结构受力的一般规律,为充实和发展桥梁设计计算理论提供实践资料。
3)通过动载试验了解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以及车辆以不同状态(包括不同车速正常行驶、车辆制动和跳车等状态)行驶时结构的动力反应,以检验桥梁结构运营阶段的受力特征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其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4)通过荷载试验,建立桥梁运营阶段健康监测的初始状态,为运营阶段结构状态的评定提供依据。
2.2 试验的主要依据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图纸》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定规程》(JTG J21-2011)第三章试验内容和方法3.1 试验内容根据的桥型及设计文件的相应要求,分别对进行静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内容包括:主梁线形和位移、支座位移、主梁控制截面的应力以及裂缝观测。
动载试验内容包括行车试验、刹车和跳车激振试验,以测试试验工况下桥梁的动力冲击系数和结构动力响应等参量。
3.2 试验方法荷载试验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部分。
静载试验是将规定的车辆荷载静止施加、布置在桥面指定位置,对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应变、裂缝等参量进行测试,依据试验结果对桥梁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做出评价。
动载试验则是利用某种激振方法(大地脉动、车辆行驶、车辆制动和跳车等方法)激起桥梁结构的振动,然后测定结构的动力参数。
行车试验和跳车激振试验测试车辆行驶、制动和跳车工况下结构的动力冲击系数和行车响应等参量,从而判断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行车性能。
3.2.1 静载试验方法(一)加载方式采用载重卡车集中加载,车辆吨位及数量根据相应控制截面内力的加载效率系数确定。
(二)加载车辆静载试验拟采用三轴载重汽车加载,根据各控制截面加载效率系数以及满足试验要求下尽可能减少加载用车辆数量的原则,拟采用单车重400kN的车辆加载,其轴重、轴距及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加载汽车轴重、轴距及平面图 (cm)试验前对每辆车进行配重,使加载车轴重达到试验要求,且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加载前对每辆车称重编号。
(三)加载车辆数量试验中各工况下所需加载车辆数,将根据各控制截面在设计标准活载(城-A 级)作用下的最不利效应值按等效原则换算而得。
根据相关规定,静载试验荷载效率系数q η一般可取:)1(μη+⋅=S S s q 式中:—s S 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的最大计算效应值;—S 控制荷载产生的同一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的最不利效应计算值;—μ按规范取用的冲击系数值;q η — 静力试验荷载的效率,应介于0.95~1.05之间。
(四)加载位置按照最不利位置加载的原则,在确保试验荷载效率0.95<η≤1.05的条件下,通过对该桥进行结构分析表明,本桥以主梁跨中截面最大正弯距、支点处最大剪力和主梁墩顶负弯矩最大为控制设计的主要指标,制定加载工况时以控制截面的相应最不利内力值作为控制标准,并考虑挠度的影响。
本桥静载试验的加载位置是根据影响线进行加载。
(五)加载制度本桥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控制截面分别进行中心加载和偏心加载两种加载工况,支座控制截面试验只进行中心加载工况。
所有试验加载时均采用分级加载,加载过程中密切注意各控制点的应变和位移,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加载。
所有工况均采用一次卸载。
(六)读数时间及测试时日照温度影响的考虑读数时间取决于结构最大变位测点达到稳定标准所需要的时间,实际观测时,一般取5分钟。
静载试验应注意选择一天内温度场比较均匀、稳定的时候进行,尽可能避开日照温度场的影响。
(七)终止加载的控制条件正常情况下施加荷载至额定值,当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终止加载并分析成因。
1) 控制测点应力值达到或超过容许值时;2) 控制测点挠度超过规范容许值时;3) 裂缝超过限值时。
(八)应力测试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用静态应变仪采集各控制点的应变,再依据被测应变处材料的弹性模量确定相应的应力。
(九)位移测试主梁挠度:采用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测量,各测点必须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处,后视点置于墩顶处的桥面上并在岸边布置基准点。
(十)裂缝观测若结构上出现裂缝,其宽度采用人工目测和数显裂缝观测仪联合观测,裂缝分布(长度和位置)采用卷尺量测。
3.2.2 动载试验方法利用振动测试设备测量跑车、跳车和刹车等情形下的桥梁振动反应。
第四章试验要求4.1成桥恒载状态结构参数测定成桥恒载状态下结构状态参数的测定采用检查已往施工监控记录、向其它有关施工方调查、现场检查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主梁线形、主梁控制截面的应变等结构参数进行详细检查。
4.2静载试验要求1)静载试验应将试验荷载效率系数控制在0.95~1.05,并选择合适的加载车;2)根据各检验项目影响线确定其最不利效应值的加载位置及加载数量;3)加载荷载作用下分级加载应依据各检验项目最不利效应值的60%、80%、100%进行;4)根据各控制断面结构构造,确定应力及位移测点的布置;5)通过等代计算确定静载使用车辆及时间,详细规划整个静载试验的加载过程;6)位移和应变与结构温度场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荷载试验时,必须严密监测结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测量结构温度场,以便对试验数据做温度影响修正。
在施工控制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温度影响资料,可为荷载试验提供指导;7)对静载试验数据进行必要的实时处理分析,判断结构在各种加载工况下的反映,防止结构出现非正常的受力损伤或局部损坏,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今后的正常使用;8)对位移和应变的测试仪器,在测试前进行严格标定。
4.3动载试验要求1)行车试验(后简称跑车试验),在桥面无任何障碍的情况下,用一辆或并行的两辆重载汽车分桥轴线对称和非对称布置和行驶,以20km/h、30km/h、40km/h和50km/h的速度往返通过桥跨结构,测定结构在运行车辆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反应;2)刹车试验,一辆和并行两辆试验车以20km/h~30 km/h速度行驶到跨中紧急刹车的应力动态增大效应系数和主梁的纵向漂移位移;3)跳车激振试验(后简称跳车试验),在桥跨结构桥面一定位置处桥面设置高度为10cm的障碍物,模拟桥面铺装层局部损伤状态,用一辆和两辆并行载重车分别以20km/h~30 km/h速度跨越桥面的障碍物,以测定桥梁结构在桥面不良状态时运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4)根据各控制断面结构构造,确定动应变测点的布置;5)根据结构各阶振型特点,确定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方案。
第五章 静载试验方案5.1 概况为5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径布置为25+3×30+25m ,全桥为双幅结构,单幅桥宽为16m ,结构布置如图5.1所示。
截面采用单箱三室截面,箱梁采用C50混凝土。
桥梁起点桩号桩号348图5.1 桥型图 (mm)5.2 加载控制截面的选取选择主梁的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作为加载的控制截面,如图5.2所示的截面I ~VI 。
图5.2 加载控制截面(mm)5.3 加载工况及相应的荷载效率系数5.3.1 加载工况本桥分别进行5个工况的加载。
本桥的加载工况为:工况-1:主梁I-I(支点pm01)断面最大剪力和挠度最不利布载—对称加载。
在支点截面附近布置6台车,相应的效率系数为0.96工况-2: 主梁第一跨中II-II断面弯矩最不利布载—对称加载。
在跨中截面附近布置6台车,相应的效率系数为0.95。
工况-3:主梁(pm02)墩顶Ⅲ-Ⅲ断面弯矩最不利布载—对称加载。
在第一跨跨中布置3台车,在第二跨中跨布置5台车,相应的效率系数为1.02。
工况-4: 主梁第二跨中IV-IV断面弯矩最不利布载—对称加载。
在跨中截面附近布置8台车,相应的效率系数为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