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力复习课课件

浮力复习课课件

浮力复习课课件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四、浮力的复习课(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综合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总结规律,和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在思想教育方面.
(1)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受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重点是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难点(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利用它们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难点(2)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性的经验和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浮力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密度、压强、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同学们通过复习能进一步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浮力的应用.
演示3个实验:
[演示1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演示2]将鸡蛋放入盛清水玻璃杯中,这时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向杯中加浓盐水,鸡蛋上升.
[演示3]一只装有一块石头的塑料小船浮在一个盛水的玻璃大容器中,若将石头投入水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会如何变化
以上3个实验现象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浮力知识来解释.引导学生回答:实验1是因为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当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时,气球上升.实验2是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密度,所以鸡蛋沉底,当鸡蛋密度小于盐水密度所以会上浮.第3个实验学生们会有“上升”、“下降”、“不变”三种答案.认为“上升”的学生解释:因为石头原来在小船上,没
有V
排放入水中有v

了,所以水面上升.认为“下降”的学生解释:小船因
载重量减小而向上浮起所以使水面下降了.认为“不变”的学生解释:石头使水面上升,小部使水面下降,有使水面上升的因素,也有使水面下降的因素,所以水面不变了.
当老师演示后:结果是水面下降了.
老师解释: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等我
们上完这节复习课后同学讨论再得出答案.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本章词语解释:(老师写出词语后由学生来回答.然后投影到幕上)(1)上升: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2)下沉: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3)漂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下为V


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以上为V


(4)悬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 V
排= V


(5)沉底: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个支持力.
(6)浸没: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与悬浮的区别是可以有其他物体的帮助.
(7)浸入: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入液体中.
(8)浮体: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叫浮体.
2.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3.浮沉条件:
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关系F
浮=G

F

=G

F

>G

F

>G

F

<G

密度关系ρ
液=ρ

ρ



ρ



ρ



ρ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
浮=F
向上
-F
向下
式中表示浮力等于物体在液
体中受到液体对它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称下的物体浸入液体中静止后
有:F

=G

-F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



g·V

这个式子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4)根据物体漂浮、悬浮的条件有:F

=G
物⇒ρ液g·V物=ρ物g·V 物。

这个式子只适合浮体。

5.物体A在液体中处于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时的情况:
力的平衡式:F

+F

=G
A
,F

+F

=G
A
,F

=G
A
+G

,F

=G
A
+F

,F

+F

=G
A
.
在解一些综合性的浮力计算题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会列出力的平衡
式,然后将式中的F

、G
A
展开成F



g·V

,G
A

A
g·V
A
,再将已知量分别代入式中列成方程组解出所求的未知量。

6.例题。

例1 解答刚上课时的第3个实验:当石头放在小船上时,船与石头漂
浮,受到的总浮力为F

=G

+G
石。

当石头投入水中:∵ρ



,所以石头沉
入水底,石头受力浮力为F
浮1
<G

,而船仍漂浮,船受的浮力为F
浮2
=G

,这
时船与石头受的总浮力为;



V
g
F
F'

<
'


V
V<
',液面会下降。

例2 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将它全部浸没在密度为×103千克/米3的某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零,求此物体的密度
分析:本题有多种解法:学生讨论后选以下3种解法:
(1)根据弹簧秤示数为零,可知此物处于悬浮状态,由悬浮
条件可知:ρ



=×103千克/米3
(2)由公式F

=G

-F

,即F

=G

-0⇒F浮=G⇒ρ液gV物。

因为V

=V

所以ρ


液。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体积再求其密度:G

=mg=1千克×牛/千克=牛。

根据 G

=F



gV
排。

V

=3
3
3
3
10
85
.0
1
/
10
85
.0
8.9


千克


物⨯
=

=
g
G
ρ。


=

=
=
=
-
85
.0
10
85
.0
1
1
3
3米
千克


物V
m
V
m
ρ103千克/米3
让学生讨论以上三种解法的优缺点得出:第1种解法最简单,但它要求对物理规律了解得比较深刻。

第2种解法由公式推导也较简单也易想到。

第3种解法按部就班、分步求解、条理清楚,但比较繁琐。

(三)课堂小结
1.浮力部分的内容适合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

2.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阿基米德原理是液体静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内容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
力,原理的前一半内容是讲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及浮力的方向,
后一半内容是讲浮力的大小。

即F
浮=G



g·V
排。

由公式可知:浮
力大小只与V
排和ρ

有关,与物体本身重力、质量、密度无关。

4.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很重要的一步。

四、说明
1.浮力部分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难点,也是中考考核时难度大的部分,所以建议复习时用5节课进行。

第一、二节主要进行概念、定律的复习并配备一些例题。

第三、四、五节上习题课解一些综合性习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方法、明确解思路和解题步骤,防止死记乱套公式。

2.沉底的物体若物体与容器底之间没有液体时就不再受浮力,因为浮力的实质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压力差而产生的,当下表面不受压力时就不受浮力。

3.蚊子能停在水面,涂过石蜡的针能静静浮在水面,这是由于受到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不属于漂浮物体。

(石景山古城中学管静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