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10动机(已完)PPT课件
43
驱力减少论,认为如果一种基本的生理 需要(如水)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 驱力,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这一需要 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44
许多基本的驱力,如饥饿、渴、睡眠和 性都与身体或者整体种群的生理需要有联系。 这些驱力都称为原始驱力。
与原始驱力相反的是获得性驱力,它引 起的行为所要满足的并非明显的生理需要, 它受到了先前的经验和学习的影响。
10
苍蝇的盛宴
11
枯树
12
有一道目光盯着我们13Fra bibliotek14(一)饥饿动机 1、调节饥饿的生物因素
下丘脑对食物的摄入负主要责任。
15
16
2、饮食的社会因素 饮食的社会因素的基础是社会准则和
我们已习得的适当饮食行为。
17
18
3、肥胖的根源
19
20
4、饮食紊乱 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暴食症等,它们
50
五、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的思
维、期望和目标(即认知)的产物。
51
认知理论描绘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 重要差别:内部动机促使我们出于兴趣而非 活动带来的任何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参与 一项活动;外部动机则促使我们为了金钱、 成绩或其他具体的有形的奖励而行动。
29
30
母子情深
31
搭错车
32
二、社会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一)成就动机 1、什么是成就动机
33
34
成就动机是个体通过奋斗而达到一个 杰出程度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稳定的、习 得的特点。决定人们追求成就的行为并非 仅由成就动机导致,而是以下3种变量综 合作用的结果:成就动机、失败恐惧动机、 成功恐惧动机。
45
需要和驱力常常是平行的,但并不等 同。例如长时间禁食者报告出的饥饿感时 有时无。这说明尽管生物需要一直很强烈, 但驱力却可能忽强忽弱。
46
驱力减少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目的并非降 低驱力而是维持甚至是增加兴奋或唤醒水平 的行为。
47
三、唤醒理论
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试图把刺激和 活动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上。与驱力减少 理论一样,该模型提出如果刺激和活动水 平过高,我们就会试图降低它们。但是与 驱力减少理论相反,唤醒理论同时还认为, 当刺激和活动水平过低时,我们将试图通 过寻求刺激来提高它们。人们在各自寻求 的最佳唤醒水平上存在差异。
39
(三)权力动机
它是一种寻求影响、控制并感染他人 以及希望被视为强有力个体的倾向。权力 动机高者比权力动机低者更易于加入组织 并谋求职务。在权力动机的表现中也存在 一些显著的性别差异。
40
权力动机不同与成就动机,虽然一般 人将身居要职也视为一种成就。权力动机 分为个人化权力动机(为自己:表现自己, 追求私利)和社会化权力动机(为他人: 团体领袖等)。
的形成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因素 。
21
22
23
(二)性动机 人类的性行为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受
意识控制的,更为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 还带有很大的社会文化性。
24
动物求偶
25
26
独裁者与女神
27
远游者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 28
(三)母性动机
多数动物的母性动机也很明确,是一 种本能,受到体内特定激素的控制,有利 于该物种的生存。但人类的母性动机除了 天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6
三、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工作性质的不同而 不同。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中,工作效率随 动机的增强而上升;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 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此为耶 克斯—道德森定律。
7
8
9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生物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繁 衍。例如饥饿、性、渴、痛等。但是与 动物不同,人的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物 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第一节 概述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崔昌会
Lance Armstrong 3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动机是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的、激发 和维持有机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有:1、激活功能。激活 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动机的强度和性质。2、 指向功能。动机不同,个体追求的对象和 目标也不相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它 表现为行动的坚持性。
35
2、成就动机的测量 使用最多的测量方式是TAT(主题统觉
测验)。
36
37
38
(二)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即希望与其他人建立并保持 关系。亲和动机高者对与他人的关系格外 敏感,渴望多和朋友在一起并尽量少独处。 女性的亲和动机更强。在焦虑情境中人的 亲和动机更强。
对于亲和动机的原因,一般解释是除 了天性外主要是由于学习。
4
二、需要的含义与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 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其 活动源泉。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将其分为生物性 需要(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它们 也相应产生了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 获得满足时,就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 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也就是 说,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 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许多学 者事实上已把它当成了动机的同义词。
48
四、诱因理论
诱因分为正诱因(使人产生积极行为, 即趋向或接近某目标)和负诱因(使人产 生消极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目标)。
诱因理论表明,动机来源于获得有价 值的外在目标或诱因的渴望。根据此观点, 一个人对外在刺激(如成绩、钱财、情感 等)的渴望解释了一个人的动机。
49
虽然这种理论解释了即使当我们缺乏内 在线索(如饥饿)时,为什么依然会屈从于 诱因(如美味甜点)。但它没有提供关于动 机的完全解释,因为有时即使动机不明显, 有机体还是会去寻求满足需求的状态。于是 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观点:驱力减少论 中的内在驱力与诱因理论中的外在驱力在发 动行为的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分别“推动” 和“牵拉”着行为。
41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本能论认为,人和动物在出生前就被 预设了一系列对其生存很重要的行为。这 些本能提供了引导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 能量。
42
二、驱力减少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
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如在缺水的情况下,则渴就是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