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从脾论治研究_慕晓艳

胃癌从脾论治研究_慕晓艳

第15卷 第3期 2013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3 Mar .,2013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正邪相争关系的消长变化有关。

而脾胃功能状态与机体正气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功能失调,正气生成不足,机体抗邪能力下降,造成疾病的发生;脾失健运,津液不能输布,痰浊凝聚,形成邪毒。

所谓“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而临床所见消化道肿瘤患者多有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脘腹不舒、隐隐作痛、腹胀、便溏或泄泻等症状,根据中医辨证都可辨为脾虚。

祖国医学对此早有所概括。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若脾胃之本弱,饮食白倍,既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的关系尤其密切。

《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其气血皆由谷气生化而来,脾胃健旺,泉源不竭,病安何来?若五脏虚损而及胃者,必从胃治,胃气有权,脏虚皆可弥补,脾胃关系一身之重也。

”因此,邱佳信等学者在此中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胃癌的病本在“脾”,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并形成了健脾法为基础的治疗法则。

1 脾胃虚弱是胃癌基本病因病机之一1.1 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存在呈等级正相关通过对胃癌癌前状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共154例患者的主要脾虚症状纳呆、消瘦、腹胀、便溏、乏力等进行半定量积分,发现胃癌及其相关病变的脾虚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脾虚症状积分与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r S =0.7088,相关性检验P <0.01。

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呈等级正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

1.2 脾虚型为胃癌最常见证型在胃癌证型的回顾性文献研究中,多位学者分别统计分析了胃癌病例中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发现脾虚型为胃癌最常见证型。

陈涛等[2]统计的1399例胃癌病例中脾胃虚寒型最多,占病例数的24.30%,气血两亏型次之占15.30%,两者共占病例数的39.60%。

陶丽等[3]分析了1994—2004年发表的共1266例胃癌患者中构成比位于前6位的依次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气血双亏型、肝胃不和型、胃热伤阴型和痰湿凝滞型,其中脾虚型最多,占25.4%。

许玲等[4]统计的1805例胃癌患者中构成比位于前4位的分别是脾胃虚寒型、胃癌从脾论治研究慕晓艳,赵爱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32)摘 要:脾胃虚弱是胃癌基本病因病机之一,脾虚证型与患者性别、Karnofsky 评分、胃癌病理类型、TNM 分期、癌胚抗原(CEA)及某些基因具有相关性,并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验证了脾虚证及健脾法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胃癌的病本在“脾”,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并形成了健脾法为基础的治疗法则。

关键词:胃癌;病因病机;脾虚;治则治法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3- 0079- 04收稿日期:2012-09-28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ZR1430400)作者简介:慕晓艳(1983-),女,山西太原人,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肿瘤。

Study of Therapeutic Methods Based o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 in Gastric CarcinomaMU Xiaoyan,ZHAO Aiguang(Department of Oncology,Longhua Hospital,Shanghai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32,China)Abstract :Spleen deficiency is one of the basic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The correlation was shown for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their genders,Karnofsky score,gastric pathological type,TNM stage,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nd some genes. In addition,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verified the function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the spleen-strengthening method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gastric cancer. The spleen deficiency is one of the basic factor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on this basis,we have formed the treatment rule of the spleen-strengthening method on gastric cancer.K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pleen deficiency ;therapeutic methods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5卷瘀毒内阻型、胃热伤阴型和肝胃不和型,其中脾胃虚寒型居于首位,占27.31%。

而在前瞻性、多中心、共767例样本纳入最终分析的临床调查中也发现,证型分布脾胃虚寒252例(占32.9%)为第一位,肝胃不和型(占30.4%)、瘀毒内阻型(占11.7%)、气血双亏型(占9.6%)、痰湿凝结型(占8.5%)、胃热伤阴型(占7.2%)所占比例均低于脾胃虚寒型[5]。

运用多因素数理统计方法对152例胃癌患者术前的中医证型进行客观分类,发现,气虚贯穿胃癌整个过程,血瘀随着气虚加重而出现并加重,热象这是在疾病早期气虚不明显时出现[6]。

此外,中药治疗胃癌用药规律的统计结果也显示白术、党参、黄芪等补气药及归肝脾经用药是治疗胃癌的最常用药物之一[7],从以方测证的角度,亦提示脾虚型是胃癌最常见证型。

1.3脾虚型与临床及实验室相关因素的分析1.3.1 性别按照阴阳理论,男为阳,女为阴,男子以气为本,女子以血为用,性别不同,身体气血也有差别。

且女性具有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均以阴血物质为基础,女性常多愁善感,常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烧灼阴精,故女性阴虚体质多见。

不同性别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其疾病证侯也不完全相同[8]。

35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关系研究发现,胃癌6种证型中,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气血双亏、胃热伤阴两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性别构成不同证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9]。

1.3.2 病理类型50例中晚期胃癌(根治术29例,姑息切除18例,未切除3例)中医辨证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分型关系及疗效观察分析中发现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患者中腺癌较多,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腺癌占绝大多数吻合,且5年生存率均高于65%,显著高于其他证型。

而气血双亏型、气滞血瘀型患者中低分化腺癌较其他类型多,脾肾阳虚型患者中黏液腺癌较多,占50%[10]。

本虚辨证呈现脾胃虚寒→气血亏虚→脾肾阳虚,标实辨证呈现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病情及组织分化程度由轻到重[10]。

1.3.3 TNM分期68例原发性胃癌的中西辨证分型与TNM分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肝胃不和型中TNMI期患者多见,占70%;脾胃虚寒、瘀毒内阻型中TNMII期患者多见,分别占66.67%、71.43%;而气血两亏型中TNMIII、IV期患者多见,占96.88%[11]。

脾虚型在胃癌证型中占主导地位,肝胃不和证型多出现在早期胃癌,痰湿凝滞型和瘀阻胃络型多见于中晚期胃癌,气血两虚型为晚期胃癌证型[12]。

但施俊等[13]对98例胃癌(瘀毒内阻15例,肝胃不和、胃热伤阴各16例,痰湿凝结、气血双亏、脾胃虚寒各17例)的研究中发现各型男女TNM分期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3.4 Karnofsky评分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的325例胃癌病例资料研究中[12,1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型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与非脾虚组相比,脾虚组的Karnofsky评分较高,接受根治术的较多,化疗完成6个疗程以上的较多,患病时间较长,转移率较低。

而痰湿凝滞型和气血两虚型Karnofsky评分较低,生存质量差。

1.3.5 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基因采用中医症状积分法对28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脾虚证等级分组,方差比较分析非脾虚组、轻度脾虚组和中度脾虚组各组间血液指标的差别,发现胃癌患者肿瘤的进展情况与脾虚程度呈正相关,三组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沉、肿瘤标记CEA等19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脾虚状态与实验室指标之间有密切相关性[15]。

不同证型的胃癌在基因表达方面也具有差异,脾胃虚寒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表达明显低于肝胃不和型[16],脾胃虚寒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高于E-钙黏素(E-Ca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17],且E-Cad 表达高于瘀毒内阻、肝胃不和型[18]。

而脾胃虚寒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黏着斑激酶(FAK)[20]的表达明显低于痰瘀内阻与肝胃不和型。

2 以健脾为基础辨证论治治疗胃癌2.1实验研究邱佳信等在健脾法经典处方四君子汤不同药物配伍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全方对胃癌细胞的杀伤力最强,而按照比例将四药混合共煎对胃癌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要明显高于四药单味水煎后混合的效果[21]。

四君子汤可以提高5-FU的细胞毒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可起到保护作用[22]。

以既能反映碱基置换突变,又能说明移码突变的V79细胞突变模型作为肿瘤起始阶段,以石胆酸和TPA作为启动子,“代谢合作”作为模型,小鼠的Lewis瘤作为模型,证实四君子汤及健脾补气类药物如白术等还具有反突变、反启动作用[23-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