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7--脑卒中的预防与保健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7--脑卒中的预防与保健

脑卒中的预防与保健主讲人:尹伟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人们了解脑中风的现状和流行趋势,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的分类、如何护理脑中风患者、脑中风前常见的一些报警信号、脑中风的综合预防法、脑中风后的最佳康复时机、及脑中风患者的饮食等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什么是脑中风2、脑中风的综合预防法3、脑中风后的最佳康复时机三、教学过程前言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明显前移的趋势。

另据国内完成的7城市和21省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包括已痊愈者)约为600~700万。

导致我国脑中风发病率升高的三个主要原因是:近年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人群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尽快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中风是可以预防或推迟发病年龄的。

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了解此病的原因,提高对先兆症状的认识和掌握救治的最佳时间,积极进行诊治,是预防和治疗脑中风的关键环节,让中风远离我们,让生活更美好。

脑中风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在我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新发生脑血管病,每年约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幸存者中有大约3∕4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

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直接费用接近400亿元(2003年统计数字为375亿元),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因本病造成的损失约达500亿元人民币。

脑中风的警告信号是:一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无力、麻木或瘫痪;突发视物模糊或眼前黑蒙;突发言语表达困难;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步态不稳,或意外摔倒;剧烈疼痛等。

专家们提示:脑中风救治刻不容缓。

脑梗死患者应在3小时内(或6小时内)最佳时机进行紧急溶栓治疗;脑出血的救治更要分秒必争。

康复治疗也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病后3个月内是抓紧进行康复、提高疗效的最佳时机。

1、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的分类脑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西医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

2、脑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主要杀手目前,“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我国脑中风病人数以总人口13亿计算,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中风超过150万人,中风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

在存活的病人中,约75%至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

约有1/4至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脑中风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又称“小中风”。

虽然脑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病人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但他可能是完全性中风发生的前兆,这一点应引起中老年朋友的重视。

“小中风”的症状是复杂多样的。

常见症状有:脸、臂、小腿或身体一侧突然感到力弱或麻痹;说话困难或难以理解别人的语意;视力突然模糊或突然失明,多发生一侧眼睛;突然无原因的剧烈头痛、眩晕、步覆不稳或突然跌倒4、脑中风患者完全康复不是梦脑中风患者能不能完全康复,并且多年不复发,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正常的锻炼和养生方法。

患者病后如果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防治,注意功能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很多病人是可以完全恢复,而且多年保持健康的。

5、青少年同样可以得脑中风虽然脑中风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

多数情况下,青少年脑中风的病因与老年患者是有明显不同的。

老年患者是以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为主要原因,而青少年则以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者为多。

可见预防中风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青少年同样要预防中风的发生。

6、脑中风好转后还会复发吗如果不注意预防,脑中风后再次复发的机会很大,特别是在病后1~2年内。

第二次复发的病死率要比第一次更高,很值得有中风史的中老年人引起重视。

但只要方法得当,不放松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并且坚持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风后再复发是可以预防的。

7、得了脑中风怎么办当有人发生脑中风时,首先迅速呼叫救护车,并将病情如实准确地告诉医生。

救护车来之前,家属应当采取如下措施:⑴、让病人保持安静,禁止摇晃、震动头部等。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要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有假牙应摘出,并将患者头侧向一边。

⑶、进行现场急救。

检查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

⑷、如果从楼上用担架台下病人,头高脚低,以减少脑部充血。

再送医院途中,可用双手轻轻拖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⑸、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配合医生在家里进行初步急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由医生决定送往医院的时机。

8、高血压病是引起脑中风的最重要元凶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中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中风的危险高7倍。

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7毫米汞柱,人群中脑中风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

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在突然增高血管内的压力时,可使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真是太可怕了。

所以患了高血压病一定要坚持治疗、合理治疗。

9、家属如何护理脑中风患者脑中风患者住院后,出专业护理外,家属的正确护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⑴、中风急性期要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谢绝过多亲朋好友探视。

患者药绝对卧床休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

⑵、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见体温升高,可在护士的指导下给予物理降温,冰袋、酒精擦浴等。

⑶、痰液较多时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利于排痰,必要时用吸痰器。

⑷、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

若呕吐、流涎较多,可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吸入发生窒息。

⑸、尽量减少掀动被子的次数和裸露的时间,注意保暖,随时增减衣服。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生畸形。

10、脑中风前常见的一些报警信号脑中风常使人猝不及防。

其实,在中风发生前常有一些报警信号。

下面列举几种情况:⑴、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即可恢复常态,出现此种现象时,意味着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

⑵、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信号,应特别注意。

⑶、常常哈欠不断,是脑缺氧的表现。

当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

特别是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几天前,80%左右的人频频打哈欠。

所以,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⑷、突然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呕吐、取物不准,四肢麻木无力且反复发作,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⑸、反复出现说话不清、视物模糊、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典型表现。

⑹、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视力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种现象同样被看作是较早的中风的报警信号。

⑺、头部转动时突觉手臂无力。

有的中老年人持刀刮脸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有时伴说话言语不清,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完全恢复常态,这说明颈动脉系统给大脑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了上述信号,应及时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耽误治疗时机。

11、脑中风的综合预防法脑中风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平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⑴、控制高血压⑵、防治糖尿病⑶、戒烟、少酒⑷、保持情绪平稳⑸、防止大便秘结⑹、饮水要充足⑺、坚持体育锻炼⑻、饮食清淡⑼、不要蹲便⑽、注意气候变化⑾、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2、预防脑中风要从幼年开始预防脑中风要从幼年开始。

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主要原因是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

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与水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从幼年就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一生极为有益。

13、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预防脑中风至关重要既然已经知道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这两种疾病,早期开始治疗。

一般在发病早期可先不吃药,用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作息规律、情绪平稳、增加运动、戒烟少酒、少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食盐摄入等方法控制。

若持续3个月或半年仍不好转时,就应该开始吃药治疗了,并且这两种病一旦开始吃药就不能随便停止。

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是不容易治愈的,吃药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

所以,千万不要误认为吃一段时间的药病就会完全好了,不用再吃药。

这是非常有害的方法。

应当牢记,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防治脑中风是非常重要的。

14、适度的运动是预防脑中风的有效措施之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患中风的机率明显减少。

据统计,40岁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中风的危险低30%。

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

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在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中风的概率可降低30%。

快走是指在12分钟内需走完1公里的距离。

15、预防脑中风的蔬菜医学研究发现,常吃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人血压大多正常,脑中风机率也相对较低。

胡萝卜、菠菜和其他各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能预防中风,因为胡萝卜素能够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物质,堆积在血管内,造成血液凝块。

更重要的是,血液中若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预防中风或减少中风所造成的神经损害,并加速身体康复。

16、脑中风后的最佳康复时机发生脑中风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必须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在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根据临床统计,在发病后两年内,如果康复措施得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17、脑中风康复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训练脑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康复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肢进行按摩推拿,或是利用一些康复设备进行运动,运动康复能使患肢的传入冲动增加,脑神经代偿功能早日出现,促使患肢的肌力恢复,疼痛减轻,并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如偏瘫步态、足内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