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2. 排水设施设置的要求: ⑴ 做好地表排水,防止地面水下渗。可采取设截水沟、填土 表面设隔水层、墙前边沟铺砌加固等措施。 ⑵ 做好墙身排水,主要是设置泄水孔等排水构造(如下图)
泄水孔 沟墙 铺前 砌地 加面 固及 明
0.3~0.5
2~3m
2~3m
砂卵石排水层 粘性土填料
0.3~0.5 第一节
高于墙前地面或常水位≥30cm
②帽石:帽的厚度不小于0.4米, 若不做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 堑墙,应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5号砂浆抹平顶面(厚2cm)
第一节 概 述 25
H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 6 –2
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Fra bibliotek一. 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力系
1. 永久荷载 (主要力系):如图所示。 2. 可变荷载 (附加力系) 3. 偶然荷载(特殊力:如地震力)
第一节 概 述 11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⑵片石砼半重力式
⑵片石砼半重力式
墙身中加入少量钢筋, 以减薄断面, 并采用较宽的墙趾。
第一节 概 述 12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⑶ 衡重式
特点是衡重台具有部分卸荷作用, 利用衡重台上的填土重 使墙身重心后移, 增加墙身稳定性。
第一节 概 述 13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⑷ 钢筋砼轻型式(悬臂式或扶壁式)
第一节 概 述 22
第五章
①一般地基应在天然地面下至少 1米。 ⑵ 埋置深度: ①一般地基应在天然地面下至少 1米。 挡土墙设计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米。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⑵ ⑵ 埋置深度 埋置深度 : : ①一般地基应在天然地面下至少 ①一般地基应在天然地面下至少 1米。 1米。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米。 1 米。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 米。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米。 ⑶ 埋置深度: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米。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 1米。 1米。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③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各类斜坡面岩土地基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 ③各类斜坡面岩土地基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下表。 (表6-2)。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风化层。各类岩层地基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见下表。 示意图 岩层类别 示意图 示意图 基础埋深 ( 米 ) 襟边宽度 ( 米 ) 岩层类别 岩层类别 示意图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 米 ( 米 ) 襟边宽度 ) 襟边宽度 ( 米 ( 米 ) ) 岩层类别 基础埋深(米) 襟边宽度(米) 岩土类别 示意图 岩层类别 基础埋深(米) 襟边宽度(米) 示意图 示意图 岩层类别 岩层类别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 米 ( ) 米 襟边宽度 ) 襟边宽度 ( 米 ( ) 米 ) 埋 0.25 0.25~0.5 埋 埋 硬质岩 0.25 0.25 0.25~0.5 0.25~0.5 埋 硬质岩 硬质岩 弱风化硬质岩 0.25 0.25~0.5 硬质岩 置 置 埋 置置 硬质岩 0.25 0.25~0.5 深 埋 埋 深 0.25 0.25 0.25~0.5 0.25~0.5 置一般硬质岩 深 硬质岩 硬质岩 深 0.6 ~ 1.0 1.0~2.0 0.6~1.5 软质岩 0.6 0.6 ~ ~ 1.0 1.0 1.0~2.0 1.0~2.0 软质岩 软质岩 度 置 置 0.6 ~ 1.0 1.0~2.0 软质岩 度 度 深 度 h h hh 0.6 ~ 1.0 1.0~2.0 软质岩 深度 深 h ~ 1.0 ~ 1.0 1.0~2.0 1.0~2.0 软质岩 0.60.6 软质岩 h 度 度 软质岩 L h h ≥ 1.00 1.5~2.5 砂、砾石等 ≥ ≥ 1.00 1.00 1.5~2.5 1.5~2.5 砂、砾石等 砂、砾石等 ≥1.00 1.5~2.5 砂、砾石等 土层 ≥1.00 1.5~2.5 砂、砾石等 ≥1.00 1.5~2.5 1.5~2.5 砂、砾石等 砂、砾石等 ≥1.00 说明: 对土质地基还要求:
墙上恒载
WO
墙体自重 被动土压力
Ey G E a(主动土压力) Ex
静水 ' P 压力
墙 上 恒W r 载
EP
基底反力
T N
T (基底摩擦力)
(基底法向反力)N
P'2(水的浮力)
第二节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25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二.一般条件下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
1. 土压力种类:
E
下滑
上 移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用重力式墙体。当使用竖向预应力锚杆时, 墙体用片石砼。
浆砌片石
滑动面
x :1
第一节 概 述 8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⑺ 桥头挡土墙——支承桥梁上部建筑及保证桥头填
土稳定, 一般要求用料石砌筑。
第一节
概
述
9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Ⅲ. 按挡土墙的适用条件 分类 (与墙身用料有关)
适 用 条 件 适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地区的路肩、路堤和路堑等支挡工 程。墙高不宜超过12m,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不宜超过6m。高速公路、一级公 路不应采用干砌挡土墙。
第一节 概 述 21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四. 基础 ⑴ 类型
砌石基座 钢筋砼基座 换填基座
b b
台阶形基座 墙 身
拱形基座
倾斜基底
R
h
压 B 力 扩 散 B=B1+2h2 tgB 线
h
h
基础 坚硬岩石
h
B
⑵ 设计要求:
①展宽墙址(≥20cm), 高宽之比: h/b=3/2(刚性角约为35º )。 ②斜坡地形设置挡墙,如遇坚硬岩石,将基底做成阶梯形,可 减少挖方数量。 ③当用倾斜基底时,墙址处厚度h1≧50cm,墙踵处厚度h2≧70 h2 h1 cm 。反向倾斜的倾斜度为 tan o 0.1 ~ 0.2 B
由立壁趾部和踵部三个悬臂梁组成, 墙身稳定主要靠 墙体自重及踵板上的填土重量来保证。
第一节 概 述 14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⑸ 加筋土式
拉筋
予 制 的 砼 面 板
回填
山体
由墙面和抗拉力的拉筋以及填筑的粒状土组合而成。是柔 性结构可适应基础有较大的变形。
第一节 概 述 15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⑺竖向予应力锚杆式 ⑹ 竖向予应力锚杆式
反滤层
>3.5米
第一节
概
述
5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⑷ 浸水挡土墙 —— 设置在滨河和水库路堤的傍水一侧,
避免路基边坡受水流冲刷; 并能有效减少挤缩河床。
帽石
第一节
概
述
6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⑸ 山坡挡土墙 —— 支挡覆盖层或堆积坡体下滑, 兼有拦石作用。
趾前防护
第一节
概
述
7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⑹ 抗滑挡土墙 —— 用于滑动地段, 可稳定滑坡岩土体, 多采
第一节
概
述
16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⑹横向锚杆式 ⑺ 横向锚杆式
第一节
概
述
17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⑻ 锚定板式
第一节
概
述
18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⑼ 其它的挡土墙结构形式还有:桩板式、垛式、 土钉墙式、拱式等。
配筋喷射砼面墙
第一节
概
述
19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Ⅴ.挡土墙公用构造
一. 排水设施:
1. 挡土墙排水的目的: 疏干墙后土体。避免由于墙后积水形 成的静水、冻胀及膨胀压力。
3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⑵ 路肩挡土墙 ——节约用地、保护沿线重要建筑物; 并在
抬高公路时可减少填方;当路肩挡土墙与路堤挡土墙工程 数量相近而基础情况相似时, 应优先选用路肩墙。
第一节
概
述
4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⑶ 路堑挡土墙 —— 设置在路堑底部, 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
稳定的边坡; 降低边坡高度, 减少刷方数量。基坑施工开挖 时, 通常不宜全段贯通, 应以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上部失稳。
⑴一般应在天然地面下(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米; ⑵有冻胀时应在冻胀线下0.25米, 冻深超过1.00米, 用1.25米。且 基底应夯实一定厚度的砂砾或碎石垫层。
第一节 概 述 23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Ⅵ.石砌重力式墙身构造
1. 墙身断面形式
仰斜式 垂直式
α=0
俯斜式
+α
凸形折线式
+α -α
衡重式
墙身材料分类 石 砌 式
(片石或少筋) 砼挡土墙
适用于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的地下水位较高或较软弱的地基上。墙高不 宜超过8m。
钢筋砼悬臂式 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墙高不宜超过5m。 钢筋砼扶壁式 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墙高不宜超过15m。 锚 杆 式 宜用于墙高较大的岩质路堑地段。可用作抗滑挡土墙。可采用肋柱式或板壁式 单级墙或多级墙。每级墙高不宜大于8m,多级墙的上、下级墙体之间应设置宽 度不小于2m的平台。 宜使用在缺少石料地区的路肩墙或路堤式挡土墙,但不应建筑于滑坡、坍塌、 软土及膨胀土地区。可采用肋柱式或板壁式,墙高不宜超过10m。肋柱式锚定 板挡土墙可采用单级墙或双级墙,每级墙高不宜大于6m,上、下级墙体之间应 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上下两级墙的肋柱宜交错布置。 用于一般地区的路肩式挡土墙、路堤式挡土墙。但不应修建在滑坡、水流冲刷、 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墙高不宜大于12m,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不宜大于20m。当采用多级墙时,每级墙高不宜大于10m,上、下级墙体 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 用于表土及强风化层较薄的均质岩石地基、挡土墙高度可较大,也可用于地震 区的路堑或路堤支挡或滑坡等特殊地段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