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活动小结

教研活动小结

教研活动小结小结一:教研活动小结本学期围绕《纲要》的精神,进行改革实践,以幼儿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来开展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相结合。

在小教研活动中,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面实施《规程》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我们还逐步认识到,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是落实的关键,只有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才能将工作引向健康的轨道。

教育观念是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指导。

长期以来,我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教师的教,轻幼儿的学”,“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统一的要求,轻因人施教”的倾向。

因此,要深化教改,首先要让教师转变观念,理解正确的教育思想。

于是,我们通过介绍资料的书籍,实例评析、开展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帮助教师认识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弊端,使她们逐步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通过对各类计划、个案记录等的比较分析,对教师平日活动的评估,对各班环境的点拨,对活动区活动的指导,对角色游戏等的观察等等过程,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对照、从而体会教育整体观、活动课程观的内在涵义和正确性,增强了教师克服“旧有的操作定势”,从而形成新观念。

特别是在教师的相互评估活动中,每位教师独立或共同设计认为最满意,最符合《纲要》精神的活动,让全体教师共同来挑“刺”,结果,一轮下来,原本认为满意的地方,在大家的“挑剔”“盘问”之下,都出现了问题,而且有的是我们平时从未仔细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听互评活动,进而使每一个教师能清楚地看到自身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形成自觉转变观念的动力。

在对环境的研究中,我们把落脚点放在创设,在游戏活动中创设幼儿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利用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诱发和改变幼儿的语言行为,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以上的学习与实践,教师初步树立了较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认识到教育既有促进幼儿社会化功能的作用,又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是开发潜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而不仅仅是知识。

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幼儿活动在前,教师点拨指导在其中。

儿童是有差异的,儿童是有潜能的,是发展的,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环境。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育活动中,而是全方位的体现在一日活动中,转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而是数次的反复的。

因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许多问题有待于去探索,我们将继续努力获取更大的成功。

小结二:教研活动小结本学期教研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但对于教研组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学习中,我们综合组的全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另外还开展了座谈会,读书摘记,学生书画、唱歌比赛等;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博客,在博客上综合组的成员可以发表有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内容,为科学、英语、音乐等教学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本学期教研组的教课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争辩,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

教研组的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

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

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记得那次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课上下来还是很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实验交流时,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在听,自顾自的。

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教研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下学期,我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新教师,每次上课之前关注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时间的分配,所以课堂上我很少注意学生的各种表现;还有由于刚刚接受教学任务,对于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忙得一团糟,以致影响我的教学过程。

所以下学期,我打算把课堂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如听课效果、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课堂纪律,我一定得下功夫狠狠地抓一抓。

作为班主任,我打算寒假期间整理好班级里的一些事,下学期开学就可以和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在管理过程中,我继续要求自己做到赏罚分明。

下学期对教研活动的建议1、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只有听课、上课、评课都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有所收获,不会为活动而活动。

2、教研活动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师,指定不同的活动要求,安排的内容要有变化。

这样才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可以多安排一些竞赛类的活动,汉字书写比赛、学科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

通过比一比,让教师提高兴趣。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

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学思维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基本技能等。

小结三:教研活动小结本月我园根据本学期教研计划的安排和针对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遇到问题,开展了第二阶段的教研活动,目的通过教研活动观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研活动评价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评价能力,及时解决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遇到的问题。

本次教研活动各班教师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相关目标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综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还充分利用了我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势,上网搜集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有的教师还精心制作了动感的教学课件,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现代、更吸引、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另外,本次教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育观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注重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时能考虑到教师的引导,幼儿参与是否合理,是否让孩子有发展的空间,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活动后的评价,采用执教老师说课,听课老师评课的方式,先请执老师就活动方案的构思,目标的设定,活动流程的设计,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我感受进行反思总结,使听课老师更清晰了解教学情况。

然后请听课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幼儿发展、教师工作进行点评。

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的形式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都得到不同层度的提高。

今后我园将在这基础上更深入加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的培训,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多请进专家进园培训,走出去到其他姐妹园参观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使教师们真正把理论结合实践运用到工作当中,把我园的教学工作推上更高的层次。

小结四:教研活动小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构想和不同的教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教师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我校在本学期以来,已经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语文、数学“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引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全校语文教师在“自主、有效、快乐”课堂教学中共同进步,5月8日——5月10日,我校继续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主题的六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一、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六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基本上按照我校课改模式“三阶段六步骤”的教学方式,但是因为教师个性不同,解读教材不同,之前相互也没有进行沟通,所以课堂教学也是各具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潜杜鹃老师这节课在“以读代讲”方面极富特色,“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潜老师没有进行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而是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体会上。

而要有感情朗读,就需要有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潜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句子,评析字词的方法,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潜老师的有效地指引,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情感,不仅采用传统的齐读方式,还创造性地采用学生带读,伴读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充分感受、体会到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

这样的读,使“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不仅落到了实处,而且提升了层次。

其次,教师语言的精炼也是一大亮点,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卢老师的课在让学生品味语言,探究学习方面做得比较好。

品味语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卢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读得有目的,有层次,通过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相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

在精读的基础上,卢老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对于几个细节描写,卢老师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比如着重研究了“花生米到底有没有增多”和“周总理画小圆圈的作用上”,通过大量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感受人物的形象,使得学生对总理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上,还挖掘除了工作细心认真负责,谦虚,不耻下问等精神。

语文阅读课的目标不仅仅在课内,更远的目标是利用课内的积累、内化,来达到课外拓展,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目的。

卢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读写结合的小练笔环节,就是根据这一点来让学生更深一步地感知人物的特点。

付丽君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扎扎实实教,真真切切读的特点。

在课堂开始,付老师采用字词听写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了检查,在检查反馈时,老师出示“蒙眬”让学生观察“眬”是什么偏旁。

生答“目字旁”再引导学生跟什么有关。

之后又出示“朦胧”引导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

这样一对比学生非常清晰掌握“朦胧”与“蒙眬”的不同用法,还有“热腾腾”读法的指导,都体现关老师扎实的基础教学。

付老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也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讲课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对周总理全面的认识。

付老师激情很高,在教师声情并茂的熏陶感染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释放出来,因此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读得情真意切,而且付老师的引读很有特色,比如在教学中的这样一句引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今晚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h ellip;…”这样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有一种意境,本身就在创设情境,把我们都带入了情境,所以我们的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地动情入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