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小动物的奇妙变化》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小动物的奇妙变化》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小动物的奇妙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小动物的奇妙变化》是河北版三年级综合实践课
的教学内容,这个年级段的学生一般都是喜欢玩小动物,但却不懂得
爱护它们,也不懂得去仔细观察它们一生的变化。

因而,捕捉和伤害
动物的现象常有发生。

本课课文针对儿童这个特点和实际,从正面对
他们实行动物生理变化的教育。

从侧面对学生实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课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人类的朋友--动物们一生的生理变化。

教材的特点是:一、突出了环境教育和生态教育。

二、突出教材
本身的特点,选材于农村,以学生的实践探究为主。

三、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他们身边的动物说起,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积极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目
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个别小动物一生的生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
的兴趣,去进一步的研究其他动物的一生。

(2)情感目标: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
意和动物交朋友。

(3)行为目标:能善待动物,自觉保护动物,不捕捉,不伤害它们,增强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区分动物的童年和成年,观察动物的成长变化作
为本科的重点。

如何饲养小动物,并且不去伤害它们作为难点。

4、教具、学具:动物录像、动物图片,饲养动物所需要的工具。

二、说学情
综合课的学习氛围应该是轻松而诱人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已
经接触周围很多的动物,已初步了解到动物的一些知识,但是他们的
主观意识尚未成熟,不懂得去细心观察,更不会自觉地善待动物,所以,引导学生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培养他们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
身边来感受科学。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本活动教学时是采用情感体验模式,以境育情——明理
激情——育情于行为主线。

以学生为中心,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设计的教法有看录像听故事,动手粘图片,讨论,游戏表演,动手饲
养等,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动态性和实践性。

四、说学法
本活动的学法能够归纳为五个字:猜——看——思——议——行,这样能够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是
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直接实践,在玩中学,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理解。

五、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的程序分三个环节。

具体操作如下:
(一)猜谜激趣,入境育情
我认为猜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

我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猜猜看”环节,出示菜青虫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的妈妈是谁?等学
生猜出后,我再通过放映录像,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各种小动物
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场面。

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们之间也有亲情。

老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小动物童年和成年截然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
下小动物一生的奇妙变化。

板书:小动物的奇妙变化
(二)走进教科书,明理激情
这个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走进教科书联系生
活实际,感受小动物一生的快乐生活,让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愿
意和动物交朋友这个情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收集动物的“童年故事”和动物的成长变化,2、饲养小动物,观察它
们的成长过程,3、小动物比童年主题班会。

1、活动与体验
学生通过看录像和动物图片,从中知道很多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
的知识,如:菜青虫的奇妙变化,蚕宝宝的奇妙变化等等。

我借助多
媒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生围绕录像的内容提出一些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以达到认知目标的教学。

学生把自己的
问题当面提出,由大家一起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问题生成
卡上。

学生围绕“动物的童年故事”和“动物的成长变化”两个话题到
图书室收集资料。

学生把收集到的知识填写在收集卡上,最后装订成
册供大家欣赏,学习。

学生把收集到的动物的成长变化的知识填写在
课本的表格中,并对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实行比较,学生说一
说自己的发现,做出课堂小结。

2、养殖与观察。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并有条件饲养的小动物来喂养,每天认真
观察,记录它的变化,亲自体验一下小动物成长变化的过程。

强调要
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3)、展示与评价:“小动物比童年”主题班会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会了解很多小动物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奇闻趣事,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带着头饰来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艺。

最后
评出表演的学生,给它们奖励。

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拓展与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