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土地基 ppt课件

特殊土地基 ppt课件


利用表层密实的粘性土(“硬壳层”)作为持力 层
减小基底附加应力
地基处理 ✓ 采用换土垫层或桩基础等
✓ 采用砂井预压,加速土层排水固结
✓ 采用高压喷射、深层搅拌、粉体喷射等处理 方法
使用期间,对大面积地面堆载划分范围,避免 荷载局部集中、直接压在基础上
14.04.2021
7
7.特殊土地基
7.3.1 黄土的特征和分布
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
14.04.202为1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8
7.特殊土地基
分布
我国黄土面积64 万km2,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
14.04.2021
9
7.特殊土地基
7.3.2 影响黄土地基湿陷性的主要因素
黄土的湿陷机理
✓ 黄土的结构特征 • 黄土的结构是由砂粒和 碎屑组成的骨架颗粒相互 连接形成的一种粒状架空 结构体系,它含有大量的 架空孔隙。
11
7.特殊土地基
7.3.2 影响黄土地基湿陷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 粘粒含量
✓ 孔隙比大小 ✓ 含水量大小 ✓ 外加压力
14.04.2021
12
7.特殊土地基
7.3.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湿陷性评价的意义和标准
✓ 意义: • 查明黄土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是否具有湿陷性 • 判别场地的湿陷类型 • 判定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 标准: • 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14.04.2021
13
7.特殊土地基
7.3.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湿陷系数:单位厚度的土层,由
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 量,它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 的湿陷程度。sΒιβλιοθήκη hph' p
h0
✓湿陷性判别:我国《湿陷性黄土
14.04.2021
4
7.特殊土地基
7.2.1 软土及其分布
分布
✓ 滨海环境沉积、海陆过渡环境沉积(三角洲沉积)
✓ 河流环境沉积、湖泊环境沉积和和沼泽环境沉积
✓ 山地型的软土,软岩风化产物和地表的有机物质 经水流搬运,沉积于低洼处,长期饱水软化或间 有微生物作用而形成。
14.04.2021
5
7.特殊土地基
7.2.2 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其评价
工程特性: ✓ 触变性 ✓ 流变性 ✓ 高压缩性 ✓ 低强度 ✓ 低透水性 ✓ 不均匀性 评价: ✓ 判定地基产生滑移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 ✓ 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型式 ✓ 分析对相邻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14.04.2021
6
7.特殊土地基
7.2.3 软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7. 特殊土地基
7.特殊土地基
7.1 概 述
概念 ✓ 区域性地基
特殊土地基、山区地基以及地震区地基等。 ✓ 特殊土
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 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 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 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 土。特殊土种类很多,大部分都具有地区特点, 故又有区域性特殊土之称 。
14.04.2021
2
7.特殊土地基
7.1 概 述
主要内容 ✓ 软土 ✓ 湿陷性黄土 ✓ 膨胀土地基 ✓ 土岩组合地基 ✓ 冻土、盐渍土
14.04.2021
3
7.特殊土地基
7.2.1 软土及其分布
软土
✓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 压缩系数宜大于0.5 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宜 小于30 kPa,并且具有灵敏结构性的细粒土。其 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曲线),取其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
压力。
✓湿陷性判别
当黄土所受压力低于这个数值,即使浸了水也
只产生压缩变形,而不会出现湿陷现象。
14.04.2021
17
7.特殊土地基
7.3.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定义:
✓黄土是一种产生于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条 件下的沉积物,主要呈黄色或褐黄色(包括原 生黄土及次生黄土)。
✓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 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强度 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
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发生湿陷,
14.04.2021
15
7.特殊土地基
湿陷起始压力确定
✓ 双线法
2个试样。一个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
荷,另一个在天然湿度下加第一级荷
重,下沉稳定后浸水,至湿陷稳定后
再分级加荷。
绘制pds曲线上取ds=0.015所对应 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psh
✓ 单线法
5个试样,各试样均分别在天然湿度
下分级加荷至不同的规定压力。
地区建筑规范》按照国内各地经
验采用s=0.015作为湿陷性黄土
的界限值,s≥0.015定为湿陷性
14.04.2黄021土,否则为非湿陷性黄土。
14
7.特殊土地基
湿陷系数的测定压力
✓ 试验时测定湿陷系数的压力p应采用黄土地基的实
际压力。
初勘阶段,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基础尺寸和埋深等 尚未确定,即实际压力大小难以预估。 《黄土规范》 规定:自基础底面(初勘时,自地面下1.5 m)算起, 10 m以上的土层应用200 kPa;10 m以下至非湿陷性土 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应力(当大于 300 kPa时,仍应用300 kPa);基底压力大于300kPa 时,宜用实际压力判别黄土的湿陷性
14.04.2021
图7.1 黄土结构示意图 1砂粒; 2粗粉粒; 3胶
结物; 4大孔隙
10
7.特殊土地基
✓ 黄土的物质成分
✓水的浸湿
• 黄土中胶结物的多 寡和成分,以及颗 粒的组成和分布, 对于黄土的结构特 点和湿陷性的强弱 有着重要的影响。
• 胶结物含量 • 黄土中的盐类
14.04.2021
•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 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 于是,结合水联结消失, 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 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 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在 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综 合作用下,其结构迅速 破坏,土粒滑向大孔, 粒间孔隙减少。这就是 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 程。
绘制pds曲线。 psh的确定方法与双线法相同。
14.04.2021
图7.2 双线法压缩试验曲线 1-不浸水试样php曲线; 2-浸水试样ph′p曲线;
3-pds曲线 16
7.特殊土地基
7.3.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察与评价
湿陷性评价:
✓湿陷起始压力:
根据现场载荷试验p-s曲线(压力与浸水下沉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