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的几个小窍门儿
下堡坪中小学何君玲
新学期即将开始,一年级的新生娃娃一开学就要学习一堆抽象而枯燥的符号——汉语拼音。
这对6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字母难认,四声不会;而教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更是头疼。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生活中缺乏学习拼音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产生对拼音的距离感,迟迟
不能进入学习的角色。
当了多年一年级语文老师,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数学嘛,我们还可以辅导辅导,那拼音我们可就不行了!老师,我们的孩子拼音就全靠你了!家长的态度尚是如此,孩子对拼音学习的畏难情绪可想而知了。
二、轻视单韵母的教和学。
单韵母是6个最基本的拼音字母:a、o、e、i、u、
ü。
看似简单,学生张口就来,于是实际教学中师生容易走过场。
其实它们是学习所有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基础,是教学四声的最佳契机。
三、形近字母易混淆,复合字母难掌握。
实际教学中,b和d,p和q总是让
学生分不清。
而声母zh、ch、sh,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鼻韵母an en in un vn (前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就更难认读了。
四、个别字母个别学生发音难以到位。
如声母g,就有学生老是读成zhe;平
翘舌也老是张冠李戴。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避免或是解决这些问题呢?我的做法是:
一、从思想上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
我们要告诉家长和孩子:汉语拼音是认
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拼音学好了,识字、读文就容易多了。
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学好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从心底乐意去学。
二、扎实搞好单韵母的教学。
单韵母的发音和字形很好掌握,难的是四声。
而四声的教学是拼音教学的一大难点。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像背儿歌一样熟练地读出一二三四声,一旦打乱顺序就全乱套了。
甚至他知道这是第几声,可就是不会读。
教学时,我们不妨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声的顺读和符号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再打乱顺序让学生指读。
如出示ǎ,若学生读不出,则不要急着告诉他,而是让他自己去判断:这是第几声?第三声。
再让学生按顺序一二三四声读,同时在心里记:读到第三个音时就是第三声。
学生读出来后,我还不忘赞美、鼓励他,给他以信心、肯定。
这样多训练几次,学生对四声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熟练。
触类旁通,当学生学到复韵母、鼻韵母时,就能很容易掌握它们的四声了。
刚开始时,师生都会觉得这个过程很烦,很纠结,甚至担心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
其实,单韵母的四声学习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汉语拼音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声调都是标在单韵母上的。
所谓“打墙不坏头一板”,单韵母学好了,对声韵相拼、识字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这时急躁冒进,很可能后面要花大量时间去“补锅”。
三、有些字母长得很相像,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图画来识记,通过字母书写、
手型字母操、字母卡片拼组等等多种有趣方式去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四、对个别字母的发音问题,教师教学时要做好发音示范,强调发音方法。
如口型、唇齿舌的动作变化、气流的冲出等等。
bpmf是唇齿音,jqx是舌面音,gkh是舌根音,zcs发音时舌头是平的,zh、ch、sh发音时舌头是翘起来的……我曾经碰到一个学生老是把g读成zhe,哥哥说成zhezhe,火锅说成huozhuo我给他做示范,告诉他发音的方法,可就是读不准。
我灵机一动:他不是会读k和h吗?于是我让他多读k、h,体会它们的发音部位和舌头的动作,又耐心地示范、纠错,终究还是学会了。
那时,他高兴地笑了,激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同学们再也不会学我说话了!”
总之,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杖,我们要多动脑筋,采用各种有效的、趣味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