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有效沟通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

笔者在与一些被审计单位接触过程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听到一些人员“报怨”审计部门。

如:“吹着沙土找裂缝、‘吹毛求疵’找茬、打破沙锅问到底”等等。

无论是玩笑话,还是真心话,都流露出对内部审计工作不了解、不接受及埋怨情绪,以至于出现了“怕审计、烦审计、躲审计”的情况。

主要是因为:被审计人员害怕不利的审计发现导致受到批评;害怕因审计建议而改变日常的工作习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报告揭露的缺陷采取惩罚措施;过分吹毛求疵、只关注缺陷的审计报告;怀有敌意的审计风格,即过分关注无关紧要的错误,以检查官的口气提出问题,更注重于展示所发现的过失而不是提出能够改善现状的建设性意见。

如何改变被审计人员的敌对情绪呢,除了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宣传不够和人们主观意识判断错误外,主要原因还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被审计单位必要的沟通交流。

有效地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

反之,则影响审计工作开展。

要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是关键。

沟通既是内部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那么,笔者从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有效性、沟通的及时性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内部审计沟通的方式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以便能清楚地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

”根据实施的具体途径,这里把沟通方式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一)口头沟通方式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

例如: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来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进行会谈,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取得口头证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善于处理对方提出的各种异议,迅速作出反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等等。

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

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沟通双方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

但是这种方式使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信息容易模糊失真,有时还无据可查。

口头沟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沟通技巧,可能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充分准备明确目的。

沟通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业务环境、运营状况,还包括了解沟通对象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明确沟通目的,第一次沟通主要目的在于与面谈对象建立关系,在今后的审计过程中通过沟通收集证据,从而较好的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二是获取面谈对象的信任。

取得面谈对象的信任,使之愿意提供信息是面谈成功的关键。

如果缺乏信任,沟通就会像挤牙膏,双方都会觉得痛苦。

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如果缺乏耐心,急于得出结果,可能会让面谈对象感到不舒服,反而影响沟通效果。

面谈结束后,总结所取得的信息对审计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是巧妙设计提问。

内部审计人员就要提问什么主题进行充分准备,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环节等细节,需要准备一个提问提纲以便提高沟通的效能。

提问时的措辞是很重要的,要避免指责性或领导性口吻;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出面谈对象的谈话;探询性的提问使面谈对象明白我们作了准备并且乐于倾听;舞弊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某些会使对方恼火,但有益于得出事实真相。

四是善于倾听保持耐心。

尽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需要被当作一个纯粹的倾听者,但倾听也是极其重要的。

应该去多“听”,“说”有时并不是必要的。

理想的情况下,谈话应该有80%的时间是对方在谈。

突出倾听,可以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也可帮助确认了解到的信息。

五是注意闲聊的适当性。

闲聊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这取决于沟通者的目的和面谈对象的性格。

沟通开始时最好是非攻击性问题,或者采用尊重的态度,进行非正式的谈话,如昨晚的球赛或者天气。

要尽量避免进行私人话题的讨论,特别是第一次与某个人进行沟通时,应紧扣即将涉及的业务事项。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时,必须避免与面谈对象建立某种个人关系,以免影响独立性。

六是注意身体语言。

研究表明,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对沟通起到较大的作用。

因此,不仅要注意一个人所说的话,还要注意他的语速、语调和身体语言。

沟通者必须注意到自己的身体信号也在向外传递,尽量避免表现惊奇或任何形式的疑问。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重要的是通过身体语言表明真诚,表明要提供帮助而不是进行责备。

如果能表达出诚实公正的态度,大多数人愿意合作。

(二)书面沟通方式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审计通知书、问卷调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

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书;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如有必要还可就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事项向组织负责人、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提供中期报告,以便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纠正失误等等。

书面沟通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

但是这种方式对客观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所沟通的信息内容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心理素质、业务技能、交往技巧、坚持原则、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提高心态平和能力。

平和的心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首要前提,而沟通交流的前提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作支撑。

现实工作中,多数审计人员认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有权对“你”审计,“你”必须接受审计”等等。

有时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

越是这样,被审计单位逆反心理越反感,有可能越不配合工作,造成恶劣的人际关系,审计工作越难开展,结果适得其反。

这时候需要审计人员调整心态,搞明白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真正关系,不能一味强调审计如何如何。

应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坚决克服“警察与犯人”的错位心理,将被审计单位视为“合作伙伴”关系,“他”不合作,工作就较难开展,尤其在个别问题上,观点不同时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

研究中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恶劣的人际关系防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却有利于审计的完成。

一个例子是内部审计师采用冷漠和孤立的方式进行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审计,这项工作的潜在收益较大。

然而审计完成后的8个月后,被审计部门并没有实施审计建议,被审计部门人员明显是把内部审计师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建议撇在了一边。

而另一个随后进行的审计中使用了合作的方式。

被审计部门主管打电话给审计部门主管,告诉他被审计部门人员对实施审计建议充满热情。

这足以证明不同的审计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使用和谐、互助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比冷漠、保守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好的多。

二要提高业务技能。

复合型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动力源。

俗话讲“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业务不精通、技术不高明,就很难在查深、查透和查出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上有所表现,再加上“指手画脚”、“指鹿为马”、不懂装懂,怎么能以“理”服人?所以,要抓住这个“理”,就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功底作后盾。

只有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学习,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手段“说话”,不断增强自己的“善变”能力,才能不“理亏”、不“吃亏”和“对症下药”。

三要提高沟通技巧。

沟通交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求同存异的交流平台。

从表面上看,沟通技巧似乎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其实不然,沟通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已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要实现与被审计单位友好型的沟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应当深入学习交往沟通技巧,掌握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方法。

尤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讲话要有理、有据、有力、有自信;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发生争执时,要保持镇静,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理服人,从而让被审计单位人员口服心服和心悦诚服。

四要原则控制。

坚持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工作底线。

审计人员只有依法行政,廉洁从审,坚持原则,才能做到防微杜渐,腰板直,说话硬气。

俗话讲:“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

假如自身不廉,借审计之机“吃、拿、卡、要”,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就会出现“说话嘴软”。

自然无法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尊重和理解,审计沟通更无从谈起。

需要强调的是,沟通交流需建立在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否则审计沟通交流毫无意义,也不存在审计的沟通交流。

五是提高内部审计师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

敌对情绪是指:被审计人员不配合或不接受审计活动;指责内部审计师干扰审计领域的工作;拒绝对中期审计发现进行讨论,反而认为自己行事的方式是更为正确的;被审计单位派遣无关紧要人员参加退出会议,该人员仅仅是旁听而不发表意见等。

遇到上述情况时,可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不要在被审计人员发火、疲惫、心烦意乱时与其沟通。

2、内部审计师尽力找到与被审计人员可能达到共识的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才是坦诚的开始。

3、邀请被审计人员详细阐述他们的立场,倾听他们的阐述,理解他们的观点,同时要开阔自己的思想。

4、做出积极的努力,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诚地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5、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当内部审计师理解被审计人员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之后,被审计人员会接受审计师提出的观点,认为与他们的观点能达成一致。

如果上述方法都失败了,被审计单位缺陷严重且风险较大时,内部审计师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问题,以化解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沟通的及时性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及时、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做到既敢于坚持原则,又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减少对审计的抵触情绪。

主要做法是:一是审计进点时,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召开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进点会,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与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宣布审计工作纪律,公布审计部门工作的办公地址和举报电话,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双向承诺书,在被审计单位公示栏或网爷上张贴书面公示,便于被审计单位群众反映情况,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