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防风: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

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

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

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103.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秋、冬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

属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荠属,一种常见杂草、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性味:甘,寒,无毒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105.百部: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根,以块根入药。

多半野生于山坡丛林,现在好多地方进行家种。

主产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功效分类:止咳药;润燥药;解毒药。

科属分类:百部科。

别名: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药虱药。

性味:甘;苦;微温。

归经:肺经。

功能: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用药禁忌:脾胃有热者慎用。

106.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切断生用。

别名:广藿香,海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主治: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草。

用药禁忌:阴虚者禁服、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107.通草:通草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五加科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通花、方草、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叶五加皮。

性味:甘、淡,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主治: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药材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用药禁忌: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08.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

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性味:甘;性平归经:心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用药禁忌: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109.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别名:寸干、乌扇、扁竹、乌蒲、黄远、夜干、乌要、乌吹、草姜、鬼扇、风翼、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科名:鸢尾科属名:射干属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入肺经、肝经。

功能:降火,解毒,散血,消痰。

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用药禁忌: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

孕妇忌服。

110.延胡: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无毛。

块茎扁球形,直径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须根,有时纵裂成数瓣,断面深黄色。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广泛用于胃脘疼痛:热证胃痛,寒症胃痛,气滞胃痛,淤血胃痛,中虚胃痛;肝郁气滞之胸胁疼痛,肝郁化火之胸胁疼痛;寒疝腹痛;风湿痹痛;气滞血瘀,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用药禁忌:血热气虚及孕妇忌服。

111.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15-95cm。

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用药禁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112.车前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均系野生。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功效分类:渗湿利尿药;清热药;止咳药?科属分类:车前科。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性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用药禁忌: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113.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归经:归膀胱;肾经。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科属分类:伞形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湿药。

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用药禁忌: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114.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

切片,生用。

别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辛;性微湿。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用药禁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115.炮姜: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

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

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

冬季采挖。

去净茎叶、须根及泥沙,晒干后经炮制而成。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116.苏子:又名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药禁忌: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117.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属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

别名:麦冬、沿阶草、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不死药、仆垒、随脂、羊耆、禹葭、阶前草、书带草、秀墩草、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

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心经。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主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用药禁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118.玄参:是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

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

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养阴药。

科属分类:玄参科。

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归经:归肺经;胃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药;养阴药。

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用药禁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119.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

别名:吴茱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处方用名: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肝经、胃经。

功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主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120.黄莲:多年生无毛草本,具红黄色液汁。

根橙黄色,根茎匍匐。

夏秋采全株,鲜用或晒干。

别名:南天竹、山黄岑。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药禁忌: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121.木香: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

?云木香,又名广木香或青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

川木香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以根入药,生用或煨用。

功效分类:理气药;行气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肝经;肺经。

功能: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主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用药禁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22.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果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利水药。

别名:枫实、枫果、枫木上球、枫香果、狼目、狼眼、九空子、枫木球。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