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4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9. 事件记录添加流程
运行管理->事件管理->事件详细信息, 右键, 添加事件记录, 顺次填写信息 , 将必填项填写完毕后,保存。点击“下一步”,继续填写保护动作信息,每添加 一条记录后,必须点击保存;全部保护动作记录填写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添加线 路重合闸动作信息(线路故障时) ,线路重合闸填写完毕后,再点击下一步,继 续填写故障录波记录,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或完成。
2. 角色管理说明
本系统中各用户的操作权限通过角色进行统一管理, 系统管理->角色管理-> (右键)添加,可添加一个新的角色,角色名称、描述可手动输入,创建角色后 ,
1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右键角色授权,可在跳转的页面中选择对应该角色计划要赋予的权限,可多选。
3. 单位信息添加流程
5. 一次设备信息添加及编辑
参数管理->一次设备信息管理,在对应的界面中添加、编辑记录,红色*标 记的属性为必填项。 特别地, 针对线路需要填写两侧厂站信息, 同时填写线路长度 (单位为 km, 保留到小数点后 3 位小数) ,线路两端厂站对同一线路的命名应保持一致!如果 该条线路为跨地区联络线(即省际联络线) 、终端线(对侧无厂站或有厂站无保 护) 、电铁线路(对侧为铁路牵引站) ,则应在线路添加(编辑)界面中勾选对应 的属性,此时只需要填写单侧厂站信息。 特别地,针对母线需要填写母线条数,该属性按照母差保护的保护范围划 分,若一套母差保护装置同时保护两段母线,则在母线信息中添加一条记录,母 线条数填写 2,代表现场的两段母线。 特别地,针对发变组单元,先发电机记录填要操作手册
12.
导入、导出操作说明
一次、保护配置信息均提供导入功能,导入分为两种方式——新添加、修
改。在各数据导入界面中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均提供了两种导入模式的模板,按 照模板填写好输入后,执行导入,可将数据导入。导入的全部数据均需要经过审 核流程才能够在已通过列表中显示。 特别地,应用修改方式导入的数据,需要在最后一列“标记”中填写“更 新”(针对在 excel 中进行了编辑的记录) 或 “删除”(针对在计划要删除的记录)。 导入数据时,程序仅针对标记过得记录进行处理。 针对厂站、单位等进行,程序执行导入流程如下:先将全部记录删除,再 将 excel 中的记录全部导入。因此,在针对这些表进行导入操作时,请务必慎重!
13.
审核操作
基层单位添加、编辑的记录均需要通过省调具有审核权限的用户审核,审
核通过后方能纳入统计分析的范畴,并且在已通过列表中正常显示。 记录包含如下状态:未提交审核(基层单位用户添加或编辑记录后)—— 已提交审核(执行了提交审核操作)——已通过(省调具有审核权限的用户审核 通过) 、 未通过 (各单位具有审核权限的用户执行审核认定其存在错误, 不通过)。 在上述状态中,用户在各模块右键,查看未提交审核记录,可以查看到未 提交审核的记录,用户可以对这些记录进行编辑、删除;用户在各模块右键,查 看已提交审核记录,可以查看到已提交审核的记录,用户对这些记录只能浏览查 看,不可进行任何操作;用户在各模块右键,查看未通过记录,可以查看到未通 过的记录,用户可以对这些记录进行编辑、删除;用户在各模块列表中查看到已 通过的记录, 具有 “编辑已通过”权限的用户可以对这些记录进行编辑; 具有 “删 除已通过”权限的用户可以对这些记录进行删除。 省调用户添加或编辑记录时,除“事件记录”以外的全部信息均自动标记 为“已通过”,不需要再走审核流程;基层单位添加或编辑的全部记录均需要执 行审核流程。
11.
保护检修添加流程
� 方法一:由保护配置管理界面填写 运行管理->保护配置管理->主保护配置管理,在左侧树状信息依次展开,找
到需要添加检修记录的保护设备记录,右键,添加保护检修记录,顺次填入个属 性,保存即可(红色*标注的属性为必填项) 。 � 方法二:由保护检修管理界面填写 运行管理->保护配置管理->保护缺陷管理->保护检修,右键,添加保护检修 记录,顺次填入个属性,保存即可(红色*标注的属性为必填项) 。
7. 保护设备(技改)添加流程
如填写一条新的线路保护记录,操作流程如下: � 由一次设备信息界面填写
3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参数管理->一次设备信息管理->线路信息, 在信息列表中找到对应的线路记 录,选中该条记录,右键,保护配置查询,在界面中右键,找到原设备记录,右 键编辑,勾选“退出运行”,填写“退出运行时间”;返回,在界面中右键,添加 , 顺次填写各属性,保存即可(红色*标注的属性为必填项) 。 � 由保护配置管理界面填写 运行管理 ->保护配置管理,在左侧树状信息依次展开,找到需要添加保护 的厂站,在右侧列表找到原设备记录,右键编辑,勾选“退出运行”,填写“退 出运行时间”;返回,在界面中右键,添加顺次填写各属性,保存即可(红色 * 标注的属性为必填项) 。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1. 用户及授权操作说明
系统管理员应针对需要登录到本系统的工作人员设置用户并赋予相应的权 限,具体操作如下: � 添加基层单位信息 参数管理->管辖单位->(右键)添加,需填写单位名称、调度单位(所填单 位对应的调度机构名称, 如单位名称为 “成都供电公司”, 调度单位可填写为 “成 都地调”) 、单位类别、是否接受数据(均设为否,因为集中式部署不存在使用 E 语言上报数据的单位) 、 录入 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数据 (若需要按月录入 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动作次数,则选择“是”,相反则选择“否”) 。 � 添加基层单位的部门信息 系统管理->部门信息设置->(右键)添加,手动输入部门名称,再在下拉列 表中选择所属公司。 � 添加用户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右键)添加,需下拉选择所属公司(用户的所属公 司决定了登录用户可见的数据范围, 请谨慎选择, 如: 所属公司为成都供电公司 , 则登录用户可见成都供电公司的一次、二次设备信息以及相关的动作、缺陷、检 修信息等) 、所属部门,填写用户名、密码并确认密码。 � 用户授权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右键)用户授权,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需要赋予用 户的角色,保存。 � 角色管理
8. 辅助装置添加流程
辅助装置的添加具有如下两种方法,按方法一的方式填写,可在将主保护 设备与辅助保护设备关联,即双击主保护设备列表中单位名称,可展开列表看到 添加的辅助设备记录;按方法二的方式填写,则主保护设备与辅助保护设备无法 关联;但两种方式添加的辅助设备记录均可以在辅助设备管理界面中查找到。 � 方法一:由主保护配置管理界面填写 运行管理->保护配置管理->主保护配置管理,在左侧树状信息依次展开,找 到需要添加保护的厂站,在右侧列表找到与辅助设备相关的主保护设备记录,右 键,添加辅助设备,添加顺次填写各属性,保存即可(红色*标注的属性为必填 项) 。 � 方法二:由辅助保护配置管理界面填写 运行管理->保护配置管理->辅助保护配置管理,在左侧树状信息依次展开, 找到需要添加保护的厂站,在右侧列表右键,添加,顺次填写各属性,保存即可 (红色*标注的属性为必填项) 。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 简要操作手册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2 年 8 月
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简要操作手册
目 录
1. 用户及授权操作说明.................................................................... 1 2. 角色管理说明................................................................................ 1 3. 单位信息添加流程........................................................................ 2 4. 厂站信息添加及编辑.................................................................... 2 5. 一次设备信息添加及编辑............................................................ 2 6. 保护设备(基建)添加流程........................................................ 3 7. 保护设备(技改)添加流程........................................................ 3 8. 辅助装置添加流程........................................................................ 4 9. 事件记录添加流程........................................................................ 4 10. 保护缺陷添加流程..................................................................... 4 11. 保护检修添加流程..................................................................... 5 12. 导入、导出操作说明................................................................. 5 13. 审核操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