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教学要点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基本原理。

3、种种类型控制的概念。

4、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的内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有效控制有的基本特征。

6、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7、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8、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9、纠偏措施应满足的要求。

10、关键名词: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统计性标准、工程标准、评估性标准、二、习题(一)填充题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1、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C. 收集及时的信息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A.程序控制B.跟踪控制C.最佳控制D.自适应控制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

A. 税金的交纳B. 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C. 信息控制程序D. 资金、材料的供应4、_________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 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B. 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C. 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D. 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5、财务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A. 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B. 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C. 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D. 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6、职工成绩评定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B. 为企业确定付给职工的报酬(物质或精神上的奖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C. 通过职工对报酬公平与否的判断,影响他们在下期工作中的积极性D. 评价要求以对职工表现的客观认识和上级每个人的工作要求为依据7、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应认识到_________。

A. 控制越多越好B. 并不是所有成员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相同的发生偏差的概率。

C. 并不是所有可能发生的偏差都会对组织带来相同程度的彤响D. 全面系统的控制不仅代价极高,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8、客观控制要求_________。

A.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B. 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C. 企业还必须定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以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D. 在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酌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9、关于控制频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过于频繁的衡量,会增加控制的费用B. 检查和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C. 以什么样的频度,在什么时候对某种活动的绩效进行衡量,这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D. 管理人员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而不是在工作绩效仍“在控制中”进行衡量10、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可以_________。

A. 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B. 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C. 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D. 避免已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11、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等内容。

A. 财务分析B. 成本分析C. 质量分析D. 职工成绩评定12、职工成绩评定包括_________。

A. 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B. 分析职工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C. 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D. 给职工委派任务13、质量分析包括_________。

A. 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B. 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C. 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D. 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14、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_________。

A. 最佳控制B. 预先控制C. 现场控制D. 成果控制(三)简答题1、简述控制的基本原理。

2、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有什么作用?3、成果控制包括哪些内容?4、适度控制应能同时休现哪些方面的要求?5、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四)问答题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3、有效地控制应具有哪些特征。

4、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三、习题答案(一)填充题1. 企业计划、实际作业动态2. 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 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4. 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5. 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职工成绩评定6. 活动的规模特点、复杂程度7. 范围、程度、频度8. 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9. 统计性标准、根据评估建立标准、工程(工作)标准10. 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来进行的11. 反映偏差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12. 弹性的计划、弹性的衡量标准(二)选择题1. ABCD 2. ABCD 3. ABD 4. ABCD 5. ABCD 6. ABC 7. BCD 8. BC 9. ABC 10. A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BCD(三)简答题1. ⑴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

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⑵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S的函数,即Z=f(S)。

⑶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2. 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1)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现场监督,可以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2)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通过现场检查,可以使管理者随时发现下属在活动中与计划要求相偏离的现象,从而可以将经营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或者避免已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3. ⑴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⑵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⑶成本分析是通过比较标准成本(预定成本)和实际成本,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各成本要素的情况,了解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影响程度,以找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⑷质量分析是通过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的统计数据,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⑸职工成绩评定是通过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分析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4. ⑴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⑵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⑶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5. ⑴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⑵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6、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 ⑴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⑵资源投入。

企业经营成果是通过对一定资源的加工转换得到的。

⑶组织的活动(四)问答题1. (一)环境的变化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三)工作能力的差异2.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五类。

(一)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二)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的函数。

(四)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五)目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一)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二)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成果控制。

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3. ㈠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㈡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⑴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⑵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⑶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㈢客观控制㈣弹性控制4. ㈠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1)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2)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需要纠正的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⑴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⑵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