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09-07-01来源:平度市国土资源局
为准确把握平度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石墨资源,平度市国土资源局对我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今后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度市石墨资源情况及资源地位
平度及莱西石墨矿田是我国石墨资源三大主要产地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平度石墨年产量折合纯碳约1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石墨总产量的1/3。

从资源储量看,我市累计探明储量(矿物量)1381.5万吨,截止2006年末保有储量(矿物量)701万吨,预计远景资源储量4600万吨。

石墨开采保证程度较高。

在石墨品质方面,平度石墨具有其它产地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市石墨矿石品位一般在2.5%—3.5%,个别矿山达到5%—8%,以结晶质鳞片石墨矿物为主,结晶程度高,鳞片粒度大,质量好,在采取精、深加工技术生产高品质、高赋加值产品方面,平度市石墨资源质量优势明显。

石墨作为非金属矿物,兼有金属矿物的性状,尤其在耐高温、耐酸、耐碱、润滑、导电、柔韧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电子工业、汽车工业领域占有其他矿产品不可替代的地位。

历来被材料行业看作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石墨是平度市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全面把握,正确认识平度石墨的特殊地位和目前的危机形势,研究制定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法措施,非常重要。

二、平度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简述
平度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从粗放、零星、低水平到相对科学、集约、深加工、高产值的曲折过程。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平度市石墨采、选业产生至今,矿山采选工艺技术,生产规模,产品档次,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由早期的遍地开花、人工采掘、单体石墨小槽式水料生产,转化为现在比较规范的全机械化采掘、运输,中、高碳石墨流水生产作业,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档次转变。

出现了黑龙石墨公司、高尔富石墨公司为代表的集团化龙头生产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

到2007年初,各类石墨采选企业40家,其中独立选矿加工企业13家,采选一体企业27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生产各类石墨产品约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

生产销售中高碳及深加工企业28家;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2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

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矿山4家,500万元以上的矿山11家。

石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直接阻碍了石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矿山布局混乱,大矿小开、粗放式管理、没有科学的生产规划。

小规模粗放经营,随意选择排尾场地,不仅大幅增加了采选成本,而且因为相互争矿,无序占压耕地,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随着采深的增加,尾沙库的增高扩大,该类问题更显突出;二是初级选矿技术粗糙,资源浪费严重。

矿山在没有取得足够的生产许可时限以前,要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不可能靠增加投入、改善选矿技术水平来提高选矿回收率、增加企业收益,目前普遍存在的靠增加采矿量增加产量的现象也就成为必然。

其结果是增加了企业的石墨产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但同时降低了石墨的回收率,大量石墨资源鳞片进入尾矿,
资源浪费严重。

三、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青岛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同其他矿种的管理一样,正在从重开发、轻保护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向保护重于开发转变,矿政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

1999年,依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及相关规定,省国土资源厅、青岛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分别为平度41家石墨矿山颁发了采矿许可证,平度石墨资源初步实现了规范有序管理;
2003年,按照青岛市政府要求,平度市组织编制了《平度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要求,强调保护性开发石墨资源的重要意义,为我市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依据;在加强规范的同时,平度市政府不间断的开展了以石墨开发为重点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对不符合资源规划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石墨矿山进行了有效治理,逐步关闭了生产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

截止2006年底,在生产石墨矿山只保留21家。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要求,青岛市政府于2007年编制实施了《青岛市矿产资源整合规划》,在此规划指导下,平度市政府编制了《平度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将原有的21家矿山整合保留为15家,对其中采矿许可证已经有效期满的10家矿山,实施有偿出让。

2008年1月,按照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管局的指示要求,我市编制了《平度市石墨矿山整合实施方案》,报请青岛局获得批准实施。

目前,在青岛市国土资源局的组织领导下,我市石墨矿山的整合工作已进入发证收尾阶段。

四、搞好石墨矿山规范管理建议
1、搞好石墨资源整合规范,促进我市石墨资源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截止2006年末保有储量(矿物量)701万吨,预计远景资源储量4600万吨。

完成对10家石墨矿山的整合工作后,平度市境内共有石墨矿山15家,按单一矿山生产规模1万吨(规定要求最低规模0.6万吨/年)计,全市石墨总产量15万吨/年,现有探明储量可满足全市矿山45年的生产需要。

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和资源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规范,我市石墨资源可以保证矿山企业上百年的生产需求。

石墨矿山在我市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石墨资源较集中的乡镇,已经成为镇域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

目前,全市石墨行业已经形成开采、加工、销售、服务、矿山机械等门类齐全的石墨产业链,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5万人,石墨产业年产值2.5亿元以上,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特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重要意义,有2万多个家庭经济收入来自石墨产业。

石墨资源较为集中的张舍镇,矿业经济占镇财政收入的85%左右。

2008年由于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召开奥运会等因素,矿山企业停产4个月时间,镇级财政收入中仍有1100万元来源于石墨企业。

如果关闭这些矿山,明年财政收入将大幅度降低,同时全镇将有5000名农村劳动力失去工作岗位。

石墨矿山的整合工作,是按照《青岛市矿产资源整合规划》、《平度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平度市石墨矿山整合实施方案》的规定,依法、规范、按程序开展的行政工作,符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我市各有关市直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尽快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为青岛市国土局全面完成登记发证工作搞好服务。

完成石墨资源整合工作后,可以保证2.5万个就业岗位,中高碳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产值预计可实现5亿元,对于我市提高抵御金融海啸冲击的能力和今后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切实搞好资源秩序整顿,坚决制止违法采矿
在整合工作结束后,我市将对石墨矿山组织一次综合治理整顿。

对没有列入整合保留的矿山予以彻底清理,对敢于违法开采、越界开采的矿山,从严予以处罚,切断电力设施,拆除违法建筑,查封非法设备、工具,采取公安、安监、国土、工商、环保联合执法的方式,各司其职统一行动,从根本上防止死灰复燃;对参与整合发证的矿山,要从严规范,从严管理。

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破物品使用许可证必须齐全,采矿生产必须规范,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停产整顿,没有达标的不得生产。

3、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我市的石墨产品仍以生产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中碳以下石墨占总产量的94.51%,占总产值的92.04%。

高碳等深加工产晶只占石墨总产量的5.49%,占总产值的7.96%。

精加工、高科技产品几近空白。

目前市场上低碳石墨每吨售价仅350—500元,中碳混目石墨1800元左右,高碳和高纯石墨售价可达4000元以上,石墨乳、碳纳米材料、球型石墨等高科技产品产值、利润增值率则数10倍提高。

今后,我市将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到企业向精、深加工型企业发展,提高高附加值石墨制品产量,以较少的矿山数量,获取总产值、利润10倍乃至数十倍的提高,将我市石墨矿业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4、建立平度市石墨协会,提高我市石墨资源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没有制约的市场竞争,只能导致行业自相残杀。

没有价格标准,没有生产量的限制,资源无限消耗,企业无利可图,损失的不仅是国家利益,也是区域经济利益。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靠政府政策引导,主管机关的行政管理,同时要发挥协会的自律作用。

今后,要把平度的石墨采选企业联合起来,成立石墨协会。

入会企业通过协会章程,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在协会的平台上,一是可以有效制约恶意竞争,鼓励公平竞争,引导企业改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反对从压级压价,争夺客源中寻找出路;二是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统一价格标准,共同效益,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让企业获取更大利益;三是可以实现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在技术、设备、资金、销售诸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克服企业单打独斗的许多不足;四是在协会的统一组织带领下,可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石墨是平度市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平度市委市政府将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全面把握,正确认识平度石墨的特殊地位,积极研究制定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法、措施,有效推动我市石墨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