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机检修一、磨煤机本体部分:检查衬板;检查忖板时应对其厚度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万一我们判断出现失误,将造成(a)不必要的损失,本来还可运行几个月的衬板给你一个错判,好家伙这将是损失将是多少万元的问题。
(b)运行当中衬板脱落,稍微发现晚一点,甚至可能出现筒体起鼓泡,从而引起空心轴颈变形、烧大瓦、端盖裂纹等重大缺陷。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我们必须严肃认真低对待衬板检查。
一般我们判断是从衬板波纹的磨损的形状来判断的,磨煤机衬板运行一段时间后,靠磨煤机旋转方向的一侧(工作的一侧)就会磨损,时间越长磨损越多,当波纹顶部出现尖角状时(相对的)那么衬板磨损差不多了,快要磨穿了,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把它的厚度测量出来,下面我我就介绍一个简单方法给你们,具体左图是忖板测厚示意图做法如图所示。
A线表示新衬板没有磨损过的形状、B线表示衬板磨损后的形状、H表示磨损的厚度,其测量方法很简单,根据上图的提示,我们可以用一条钢筋或者纸版,按新衬板的形状做一个样板,样板必须有两个凹坑,两个突出的波纹,搞好后将样板往磨损过的衬板上一放,比较测量出来的数字就是H。
很明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了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我们把新衬板厚度测出来减去磨损的厚度,得出来的数字就是现在剩下的厚度了。
按规程规定;衬板磨损超过2/3时就必须更换衬板,此时我们必须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根据领导的意思进行处理。
要是最终上级不同意更换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加强检查,运行当中比较多螺栓脱落,就是衬板磨薄到掉衬板了,此时必须检查,及时更换。
衬板磨薄了没有及时更换、会因为衬板的硬度太高而碎裂、衬板安装不好也会在运行中脱落,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都可能引起筒体起鼓泡。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做好各项工作,不要酿成大事。
万一起了筒体鼓泡了,我建议;如果面积不大,最好不要挖补,而是进行填补,云浮已做过可借鉴,填补可以保证筒体变形减少到最小。
如果鼓泡实在太大了,实在没有办法进行填补,或者填补后无法保证筒体的强度,我们才进行挖补,挖补时必须做好防止筒体变形预想,不能轻易开工,经过仔细策划写好施工方案才能开工。
稍有不慎将造成筒体变形,其后果我在上面已讲过,请不要去冒险。
更换衬板;衬板要选择有专业资质的厂家产品,产品表面平整无裂纹、无气孔,衬板硬度不能太高。
最好把买回来的衬板放在露天堆放半年以上(可以把铸造应力消除,减少碎裂风险),安装时,端衬板底下必须垫8-10mm的石棉板,(按老式的波纹衬板底下也要垫8-10mm的石棉板,因为石棉板可以起到隔音、隔热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缓冲撞击的作用,从而可以延长磨煤机本体和衬板的寿命。
)上螺帽前必须检查螺栓孔边是否平整,不平整的就要先打磨好才装衬板,螺栓用石棉绳缠绕数圈,加凹形垫片压住石棉绳进行密封,才能保证不漏粉。
(垫片的尺寸如下图)。
波纹衬板行距在左图是忖板螺栓垫圈图8-10mm之间,螺栓的密封跟端衬板相同,紧固螺栓时,必须在筒体里面敲打螺栓头外面同时进行紧螺栓,一边打一边紧,一直达到要求(紧不动)为止。
安装好的衬板应该平整,衬板紧贴筒体不得出现衬板与筒体之间有间隙的现象。
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重新加固一次,确认螺栓已经紧好了、不漏粉(如果出现漏粉现象,必须松开螺帽重新换石棉绳,筒体不平的应该用磨光机打磨),加上逼帽并且用电焊进行点焊。
换衬板是一件既累又危险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来完成项目。
拆卸衬板时,只要有一颗螺栓松掉就有可能全部衬板掉下来,所以,开工前必须写好施工方案、做好安全预想、并做好安全措施。
装衬板时也要如此。
螺旋管;螺线管必须表面比较光滑,螺旋推进器完好,螺线管磨损超过其厚度的2/3时必须更换,螺线管的法兰螺栓应完整、无脱落或者断螺栓现象。
与短管连接环的配合间隙均匀,整个圆周都有2-3mm间隙,螺线管非法兰侧的轴向离端衬板的间隙有5-10mm,缝隙里面填满石棉绳,并且用钢筋或铁板压实。
如果需要更换螺线管,可用螺栓将其顶出(螺线管法兰上已经有几个攻好的螺牙可利用),实在顶不出来,可以用火焊将螺线管割开一道口,(注:不能把空心轴颈割伤。
),就很容易将其拉出来了。
新螺线管螺旋的螺旋方向必须和原来螺线管相同(方向反了会引起漏粉,影响制粉效率)。
螺线管法兰侧以及端部配合面与空心轴内径的配合间隙控制在0.3-0.5mm之间。
螺线管的外圆周缠上石棉布(视其间隙的大小而定缠石棉布的厚度。
),法兰螺栓完整,断螺栓必须起出。
(起断螺栓的办法有(1)断螺栓突出来的可用管子钳或者驳螺栓(把螺栓焊到原来的螺栓上)方法把它起出来(2)如果沉在里面可用套管塞进去管内烧焊,管子钳起出。
扁錾或者样楤用手锤顺螺栓松脱方向敲打可起出。
(3)用专门起螺栓的工具。
)法兰面与空心轴颈紧贴。
空心轴颈;进出口空心轴颈相对水平,放在轴瓦上推力侧和膨胀侧两边偏差不得超过0.5mm,一般控制其进口端稍高为好。
轴颈锥度、椭圆度按说明书控制,表面成镜面其光洁度在12级以上,如果个别地方有疤痕或者有槽必须用油石将其磨平,然后再用麻绳将其拉光滑,达到所需光洁度为止。
轴颈锥度、椭圆度超过标准时必须将其车至范围之内。
空心轴里面与轴套配合面必须完整,没有磨损。
如果有磨损现象,必须用堆焊(可以采取断焊,整个圆周有8段,每段长100mm左右,用打磨的方法将其磨好,一边打磨一边测量使其配合间隙在0.5~0.6mm之间)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要相对保持与原来的同心度。
轴瓦的常见故障以及处理方法漏油;我们不要把漏油当小事,很可能就因为漏油,我们处理不当而引起烧轴瓦,所以我们及时消除漏油,也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份重要工作,千万不要掉于轻心。
轴封的填料磨损后间隙大了、回油管的堵塞、回油管通流面积达不到要求、下油量太大、喷油孔太靠边由于油压高,油直接射到油封上、油压太高回油管无法及时回油等,都是引起漏油的根源。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处理;吹通油管、调整下油量或者利用调整门调整油压、下油管底部加装缓冲装置、堵掉部分靠边的油孔、对回油管进行改造,加大通流面积、中分面重新更换密封填料。
调整下油量不能随便去调,调整必须由有经验的人来操作,如果冒失去调整弄不好会引起烧大瓦。
调整油压应该由两个人一起操作,一个人慢慢地开启调整阀门,一个人监视压力表,一点一点地开,不能太快、太多,快了、多了都会引起跳磨煤机,甚至烧轴瓦。
改造回油管必须经过计算,确认回油管通流面积达不到要求才去改造。
温度高;一般滑动轴承运行时温度不超过60℃都属正常范围。
但突然升至60℃,如半小时内从40℃升至60℃,那么这个轴瓦存在问题的成分较大,必须检查清楚确认没有问题才能开机。
检查轴瓦是否烧了,可以首先检查回油管里面是否有乌金、轴颈是否改变颜色去判断。
温度偏高的原因有;缺油或者油里面杂物太多(包刮油里面有水)、用错油(所加的油不是所规定用油的标号,粘度达不到要求)、油路不通、没有冷却水或冷却水偏少、因震动太大,破坏油膜、膨胀间隙、瓦侧间隙偏小、推力间隙偏小或偏大、轴瓦接触面没有达到要求、前后瓦水平超标、轴颈达不到要求,球面座不灵活。
但是要求轴瓦温度高的原因,我们必须一个原因一个原因去分析,一个原因一个原因去排除,才能最快、最准地找到烧瓦的原因。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处理; 加油、如果经过化学化验确定油里面杂质太多,那么我们就进行滤油或换油,无论滤油或换油,我们都必须清洗油箱后,(运行中无法停下来除外)才把油加到油箱里面去,确保换油或者滤油后的油质合格、如果油里面含水分,我们就必须进行冷油器查漏,发现漏点、按冷却面积的控制规定进行堵塞,假如堵管后不能满足冷却的需要,那么就必须更换铜管或者更换冷油器。
吹通润滑油的管道阀门、吹通冷却水管、清理滤网或加大冷却水管,一般用反吹方法比较容易吹通。
解决不了问题时,可适当提高冷却水压(注压力不能提高太多,太多了有可能造成爆管)、增大冷却水流量(开大阀门或者改造冷却水管道,增加通流面积)重新调整推力间隙、膨胀间隙和侧面间隙,(一般膨胀系数温度为100℃的情况下为1.5~2.5‰。
碳钢的理论膨胀系数为1.2/‰,如果有进行规程,那推力间隙测量示意图么我们最好按照规程要求的数据进行调整,万不得已我们才进行计算)具体膨胀量计算公式为———轴的长度×(系数×实际温度÷100),推力侧的系数取1.2~1.5‰较好,其长度为瓦面的宽度。
膨膨胀间隙测量示意图胀侧系数取1.5~2.5‰较好,其长度为两瓦中点之间的距离,320/580球磨机膨胀间隙为18mm~24mm。
如果能在检修规程找不到所需数据,可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我看膨胀进行就用18~24mm这个数据问题也不大,推力间隙是指两侧数据之和。
研刮瓦面;如果是原有乌金瓦烧了,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将瓦面的残留乌金清理干净,氧化物调出来,以免运行时重新脱到瓦面,而引起再次烧瓦,烧得太严重了还要上车床,将瓦面车平后再来刮瓦。
轴瓦的接触角是60~900,(通常我都修习惯采用750接触角)接触面达到75%以上,接触点为3~4点/25×25平方厘米或1~2/平方厘米,现在用第一种较多,接触点相对较圆不允许呈长形或三角形,均匀分布。
为了刮瓦时便于判断接触点,可以在瓦面上擦一层用水或者机油与红丹搅拌而成的红丹,(如果擦在轴上,没有染到红丹的部分轴瓦会反光,反而影响判断)红丹要求尽量薄不宜太厚,将轴瓦扣在所配对的轴颈上,沿圆周方向反复研磨N次,搬出来将黑点刮去,刮削时,根据显示出来的接触点的颜色来决定下刀量,颜色深的下刀时大力点,相反颜色浅一点的下刀相对少一点,如果黑点呈反亮的点也就是接触最重的地方,因此;我们下刀时也可以尽力下刀,如果判断不准确和下刀不准确,那么刮瓦时有可能出现该刮的地方而没有刮到,该大力刮的地方没有用大力,该用小一点力气的却用了大力,结果把乌金刮完了轴瓦还没有好。
所以我们刮大瓦必须认真而细心,下刀用力必须准确、均匀,不能出现跳刀现象(如果出现跳刀现象,瓦面变成波浪形,下来我们刮瓦时将造成很大困难,因为你要是按正常下刀时将跟住跳刀,而且越调越大,波浪也越来越深,这时你必须先消除波浪才能继续刮瓦),由此反复进行。
为了确保每次都能将突出部分完全刮去,第一次和第二次(即上次刀痕和这次刀痕)所刮刀痕呈交叉状,(如下图)这左图是轴瓦刮削示意图样可以防止出现长形及三角形接触点,可保证刮瓦的快速高效。
另外,刮刀刃要磨成圆狐状。
刮瓦时,我们应掌握好力度和准确度,为了保证刮削后的瓦面平整,一般我们要用离刮刀尖1~2mm的刀刃来刮削,这样才能保证刮削的准确,刮完一次可用金相砂纸打磨。
接触角外即轴瓦的两侧应刮出舌形的油槽,保证油路畅通。
刮刀的刀刃形状和刮刀刮的方法如下图示意。
刮刀的刮削应该离刀尖1~2mm,重新调整两轴瓦水平,测量水平可用筐式水平仪来完成,我们分别在两端的轴颈上测量,(水平仪必须效验过准确可靠的,没有条件的,可在车床导轨上进行,车床安装时比较水平,我们把水平仪放在导轨上读数,调转1800再读一次,根据二次读数进行调整水平仪,调整好后,再重复上面程序,直到合格为止)可以比较准确测量出来,为了确保准确,每侧轴颈上测量两次,意思是测量一次后,再将水平仪1800掉过来再测量,两次数记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