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ppt课件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ppt课件


2.其他各科教学
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学向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 基本的途径。
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 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 施和手段。
进行真正的德育,只能采用说服为主 的教育方法,绝不能运用压服的方法。
(二)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 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具体说来,主要 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 功能等。
在理解德育社会功能时,要充分注意 德育社会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2.德育的个体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 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③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 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 化、美化和改进。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 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 础性工作。
我国政府对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 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学德育 纲要》上。
三、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直接的德育课教学)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 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 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以德育内容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品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 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 讲究实效。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 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5)坚持启发式教学。
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 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 陶冶。
陶冶法的关键是要设置具有隐性教育 意义的教育情境。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 求有:
①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 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 ,具有感染力。
②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 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 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 的榜样──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 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 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 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 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 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 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 励和惩罚等。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讲解:是指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 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 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 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
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 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 界。
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 :
(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 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 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
(2)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 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个 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3.德育的教育功能
德育的教育功能是指德育具有“教育 性”: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 作用。
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 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1)动机作用;
第六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德育
一、德育与社会、人生 (一)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有关德育外
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德育主要是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
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 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要实现这一目标,又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必须注意:
一是应当努力提高教师的人师性质, 要为人师,必须有可以为人格师表的起 码的道德和精神品位;
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塑造,应当始终追 求实现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和 品德修养目标的统一。
二、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 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德育 内容则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 与规范。
谈话:这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 种方式。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高年级。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集体自己教 育自己的方式。
2.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 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 发展的相互作用。陶冶法有“陶情”和 “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陶冶法具 有情感与认知高度统一的特点。
(2)方向作用;
(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 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 、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 实际作用。
要具体落实德育的教育功能,必须 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 自觉意识的确立。
其次是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 “经师”的阻隔,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 关系复归于统一。

(一)小学德育的任务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我国小学德育的任 务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 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 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 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 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