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都的秋》答案

《故都的秋》答案


14、本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议论 ,中心句 是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 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 来的 15、第12段中“秋的深味”具体指的是 深沉,幽远, 严厉,萧索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承接上 文“文人对秋的喜爱,中外皆然”的议论,进一步点 明文章主旨,赞颂北国之秋的深味。
11、第⑤段写蝉鸣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通过秋蝉 的哀鸣,表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特点,表达了作者 内心的凄凉伤感之意。 12、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具体表现在哪里? “下得奇、下得有味”表现在秋雨忽来忽去、 “息列索落”;“下得更像样”表现在“一层秋雨一层 凉”。 13、纵观第③④⑤段,写景的手法主要有哪些?试结 合具体语句分别说明。 ① 以声衬静 ② 声色结合(视听结合) ③ 远近结合
6、作者在第③段中写清晨小院中的秋意,主要从 视觉 和 听觉 两个角度来突出故都秋的 清静幽远 (特点)。 7、作者为什么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 之,淡红者最下”,又为什么说最好还要用秋草作陪衬? 蓝色、白色称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 吻合。紫黑色,虽然也属冷色,但带悲哀、绝望的情调,作者 悲而不哀。红色称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作者的心态。 秋草,枯黄哀败之色,用它作陪衬,能恰当地表现出秋的悲凉。 9、第④段最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 细腻、 清闲、落寞 10、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呢? 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四个方面描写了槐树的落蕊, 渲染了气氛,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17、画线句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不同),具有秋味浓烈 厚实、秋之范围广大 的特点。 18、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总结全文,直 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2、文章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答:_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 悲凉。 3、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总括北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引 出下文具体对故都秋的描写。 (2) 、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之情,奠 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4、第①段中三个“来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三个“来得”结构相同,形式整齐,加强语气, 强调突出了北国的秋的特点。

16、下列选项对本段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A.用对比、比喻,强调北国之秋色味浓厚,抒发作者对故都之 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B.用南国之秋衬托北国之秋,暗写南国之秋的美景,抒发对家 乡的眷恋之情。 C.用对比方法,对南国之秋明贬暗褒,说明南国之秋与北国之 秋各有特色。 D.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偏爱和赞 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