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依据,发挥学生的理解水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水平为目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
好。
二、教材分
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篮球中的原地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球类项目,主要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水平;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机能;以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制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是比赛中使用最多的基本技术。
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也反映一个队的进攻战术水平。
所以必须重视传、接球技术的学习。
三、学情分
析
本课教学对象学生,男、女合班教学,该年段学生素质个别差异明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
但是学习注意力还在持续的发展完善,所以他们学习的纪律性和的行为不是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的舞台。
四、教学目
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85%的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能各取所需,量力而
行。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5%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并能根据自己的技能素质差异来互帮互助完成动作,提升与同伴合作学练的水平。
情感目标:在练习中体验玩与学相融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散想象的习惯和自我突破的优良品质及体验成功感,在学练中深刻体会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五、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
性。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水
平。
六、教学策
略
本节课基于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法、对比法、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
堂。
七、教学流
程:
激趣阶段10',学习体验阶段28',身心恢复阶段4'。
(教学流程
图)
1、导入阶段:课堂常规,采用手势练习提升学生的注意
力。
2、热身激趣阶段:采用行进间运球,球性操练习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球的控制水平,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3、学习体验阶
段:
A、提问学生所了解的NBA和CBA中有哪些球员传球技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B、导入课题讲解并且示范传球技术,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有助于学生在练习时更易于掌握动
作。
C、组织学生持球做蹬地、伸臂练习提示要
领
D、组织学生徒手蹬地、伸臂、压腕练
习
E、讲解接球技
术
F、组织两人双手推拉练习,使学生了解持球、传球和接球的方法和用力顺序。
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形
成。
G、组织学生徒手模仿和双人推拉球练习,D、组织学生相隔(3-5)米的对传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常见的错误技术,请出技术较好与技术较差的同学示范,两者对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能说出错误的技术,教师加以总结。
再次组织学生练习,达到巩固技术的目的。
组织学生多人传接球练习
H、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多传接球练习,练习的目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同时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散想象的习惯和自我突破的优良品质及体验成功感,在学练中深刻体会合作的理念和方
法。
I、追截传球游戏,学生面对面平行站立,间隔4米,其中两名同学拿两个篮球,另选三名同学做抢球人,站在长方型内。
游戏开始,长方型内的同学相互传球,三名抢球人则设法抢球。
如抢到球则与传球时失球的人交换位置。
目的是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玩与学相融的乐趣,培养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身心恢复阶段:采用肌肉拉伸练习实行放松。
接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总结的过程中积极表扬学生和积极鼓励学习后进生使他们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
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45%左右,平均心率达到120--135次/分。
九、场地器材
场地:一块篮球场;
器材:篮球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