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歌迷调查问卷报告分析
起草人华晨宇全球歌迷会官博本次调查由@不吐不快的兔二爷发起,问卷内容共设有20个问题,主要涉及华晨宇歌迷群体结构分析,以及华晨宇歌迷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其中,10个问题涉及华晨宇歌迷群体个体分析;
3个问题(交叉)涉及华晨宇歌迷群体对演唱会消费的行为分析;
2个问题涉及华晨宇歌迷群体对偶像代言消费行为分析;
6个问题涉及华晨宇歌迷群体对偶像其他心理描述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投放时间为2015/8/6-2015/8/7,投放渠道为微博,贴吧,QQ群直接填写。
调查人群为能够接触到此一问卷的华晨宇歌迷,截止到本文撰写时,有效填写人数为15343人,独立IP为14025人。
①
本次调查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华晨宇歌迷群体结构分析。
二,华晨宇歌迷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演唱会)
①调查问卷在发放时,设定每IP每电脑只能填写一次,因此,能够保证至少有14025人独立填写了调查问卷,真实填写率达到91%。
第一部分:华晨宇歌迷群体结构分析。
1,粉丝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前十个问题,基本上概况了华晨宇歌迷群体的大致面貌。
如图所示:
华晨宇的歌迷群体年龄分布为:(图1)
90后占据主体,达到62.71%,其次是00后,达到20.79%,后依次是80后的12.7%,70后的2.73%。
性别分布为:(图2)
主要性别群体为女性,达到96.56%。
男性有3.44%。
学历分布为:(图3)
大学本科学历为主体,达到40.5%,其次是高中,有29.52%,初中学历的有15.58%。
硕博等高学历人群有4.11%。
在选择【其他】这一选项时,大部分人填写的是中专和大专,填写小学的非常少。
从学历分布中可以看出,【华晨宇的成年并经受高等教育的粉丝群体数量,达到至少有44%左右。
如果统计中加入选择【其他】中的大专和中专选项,将突破50%。
】这与以往华晨宇粉丝给外界低龄化的判断并不相符。
同时,由图1可知,华晨宇歌迷群体中年龄分布90后为最多。
需要注意的是,【90后】这个选项在填写问卷时没有进行划分,事实上,【90后】这个年龄段是涵盖了从高中到大学工作成年粉丝的一个跨度较大的范围,因此我们对图1和图3进行交叉分析,通过学历和年龄的判断来进一步细化结果:
由图上对年龄和学历交叉分析可知,在90后这一跨度中,有47.07%选择了大学本科,而高中人群仅有34.65%。
因此,【接受调查的歌迷群体中,90后为最大群体,而这一群体,又以已经受大学高等教育的成年粉丝为最大主体,人数统计为4529人,占这次所有调查人数的29.5%,接近三成;其次为90后的高中生,达到3334人,占总人数的21.7%;接下来为00后的初中生,达到1925人,占有12.5%;第四大群体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80后,达到1594人,占有10.3%。
如果把包括已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成年90后粉丝数量,与已接受高等教育的80后,70后等相加,那么,整个数据中,成年,已完成或正在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粉丝数量,将达到6513人,占整个调查问卷人数的42.44%,是粉丝群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个数据与之前单纯通过学历的调查得出的数据,是完全相吻合的。
这也是目前接受调查的一万五千人粉丝的基本面貌。
】
2,粉丝来源。
根据调查问卷的设定,我们可以基本得到华晨宇粉丝目前来源的情况:
可以看到,华晨宇粉丝目前构成来源,以快男赛时曝光为最大来源,前后期加起来占84.35%,也就是说,目前华晨宇的粉丝中,有将近85%仍然来自于快男赛时的曝光吸粉。
赛后粉不到15%。
这一方面反映了华晨宇在比赛以后,粉丝稳固程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赛后的曝光没有给其带来明显的粉丝增长。
以《花儿与少年》为例,虽然是一次大型曝光,但在提高路人知名度的同时,对形成粉丝作用甚微。
同时,专辑效应甚至没
有超过快男巡演的吸粉效应,值得反思。
在选择了【其他】这一栏的粉丝中,大部分人填写的是:跨年演唱会及HI歌。
可以看出,这两个强曝光还是对形成粉丝有一定的推动力。
同时,我们在询问被调查者,华晨宇是否是你第一次追星的偶像时,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从以上的图表中可以看到,在被调查的一万五千人中,有6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以前从未追星。
仅有不到12%的人表示自己在同步追其他偶像明星,仅有24.66%的人表示,自己以前也追过其他偶像明星。
因此,可以下一个初步判断,在被调查者当中,大部分人群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追星族,都是第一次涉及追星行列。
因
此,他们的行为方式,意见方法,消费习惯,是否可以直接套用以往的粉丝经济模式,需要思考。
3,粉丝对华晨宇的认知及自我认知。
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首先有对自己和对方性质的认定。
在本次调查问卷的第1题和第8题,分别提出了“你认为自己是什么粉丝”和“华晨宇的哪一方面最吸引你”,结果显示,华晨宇的“音乐性”压倒一切,成为粉丝对自身认定和歌手认定的关键词。
——你认为你是华晨宇的什么粉?
——你认为华晨宇哪个特质最吸引你?
虽然有高达43.14%的人在自我认定中选择了“老婆粉”,排在“纯音饭”之后,但“老婆粉”这一词汇并不简单意味着对音乐性的削弱,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可以看出,在自认为自己属于“老婆粉”的粉丝群体中,仍然有40.76%的人认为,华晨宇的音乐才华是才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在整个粉丝自我认定的调查中,不论是哪一种属性,都对华晨宇“音乐性”的认定高居不下。
同时,外界常有的,认为华晨宇粉丝仅仅被其“萌”所吸引的表面印象,在本次调查中让人大跌眼镜,整个调查人群中,认为其“萌”是吸引自己最多的地方的人仅有18.28%。
4,粉丝关注华晨宇的方式调查。
由于本次调查渠道的限制,我们只能在微博,贴吧,空间,QQ群等地投放问卷,因此,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一万五千人的结果来得出一个大概数字,也就是说,在经常上网的华晨宇的粉丝中,他们了解华晨宇最多的渠道和方式是怎么样的。
——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华晨宇的讯息?
可以看出,微博占绝对的主流渠道。
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调查问卷本身投放方式的因素影响。
——你平时关注华晨宇所花费的时间?
这个结果非常有意思,这表明,华晨宇受调查粉丝群体至少有将近一半的人是网络社交的重度使用人群。
这也符合华晨宇受调查粉丝群体年龄和学历等特征。
是年轻态,积极使用网络的人群。
第二部分:华晨宇歌迷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本次分析主要面向的是歌迷群体对演唱会的消费,以及代言产品的消费情况。
从演唱会消费行为来看,华晨宇歌迷群体对演唱会十分重视,在一万五千人的受访者中,有46.87%的歌迷表示,已经看过华晨宇两年间五场演唱会中的其中至少一场。
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也就是说,仅仅出道两年的华晨宇,在以这一万五千人为代表的歌迷群体中,已经有将近一半人消费了演唱会商品。
这意味着,华晨宇演唱会的商业品牌价值已经在歌迷群体中相当牢固和重要。
同时,其中还有一半以上的歌迷没有参与演唱会,演唱会未来参与人数空间仍然很大。
从另外一个问题中,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调查结果:
——你购买过哪些华晨宇的相关产品?
只有47.42%的粉丝表示,购买过演唱会门票,这与以上的数据是符合的。
但华晨宇在两年间五场演唱会仍然能够做到场场爆满,这意味着,演唱会购买人数仍然有非常高的上升空间。
同时,当我们分析这47.42%购买了演唱会门票的人群时,拿粉丝学历来作为变量考察,会发现,在已接受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群中,购买演唱会门票的比例能够达到68.5%,在硕博士等高学历人群中,对演唱会的购买认知达到了76.86%。
也就是说,【以一万五千人为粉丝取样代表,华晨宇粉丝群体中最大一部分构成群体,是已经经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而在恰恰是这一群体,有七成在两年间购买了演唱会门票。
】
再看演唱会支出:在我们统计演唱会支出的结果中,以1000元作为大笔支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44.51%的粉丝表示,在两年中为演唱会花费支出了1000元以上。
这个消费能力是非常可观的,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消费支出档次,粉丝的分布居然不是完全呈现依次递减,而是几乎相对均匀分布在每个不同花费区间,在表示花费10000元以上这个超大笔支出的选项中,仍然有9.05%的粉丝选择了这个选项,粉丝对演唱会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如果以每个区间中间价格来计算,再乘以目前的一万五千人,那么,两年间五场演唱会,取样人数共花费至少38,790,000元。
这仅仅是一部分取样的结果,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包涵整个粉丝群体,但数据已经非常可观了。
这表明了华晨宇粉丝群体对演唱会商业价值的巨大认同和消费能力。
总结:总的来看,这份调查报告以一万五千人为采样标准,以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为主要投放渠道,不能概况全貌,但对华晨宇歌迷群体的大致结构可以一瞥。
这份报告体现出了华晨宇歌迷群体的几个特征,它是,以已经或正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追星族,但热爱网络社交的20-35岁人群为主体,基本为女性;她们基本上来自快男时期的电视曝光;华晨宇作为明星,她们对其的音乐品质的认同最为明显;她们消费能力强大,对华晨宇演唱会的消费认同和实际购买欲望强烈。
20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