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再见了亲人》设计

14《再见了亲人》设计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体会文中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学会句式转换。

3、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
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收看抗美援朝的影片。

一、由历史背景导入。

1950年(出示图片、课题)
师: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通过预习,课文主要写到了哪些亲人呢?生:写到了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说得对!(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谁说“再见了,亲人”?生: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打开课本,看看哪些段落写了我们的亲人呢?比较以下这些段落中哪些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呢?
二、走进课文:
1、汇报句式相同的句子。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指导读,指出是反问句。

试着改陈述句。

2、抓住“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找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情。

(1)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2)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3)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抓住词语:“多少、顶、冒、穿、送、唯一”理解大娘以及朝鲜人民非常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把他们当亲人。

理解“雪中送炭”的含义。

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指导有感情的读。

小结: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是啊!整整八年,大娘像慈爱的母亲一样,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关心志愿军,帮助志愿军,使志愿军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所以志愿军对大娘——我们读这句话时,就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抓住“怎么就落泪了”体会小金花对志愿军亲人般的感情。

出示文字:
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抓住词语理解:同归于尽噩耗。

指导读:“跺、抽动”应读得重些、快些,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
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为什么?
想象:(失去了妈妈)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现在小金花哭着前来送行,那我们该对她说什么呢?
小结:为了救侦察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

4、抓住“这样高的代价”来体会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情。

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 大嫂为了给我们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有感情的读这段文字。

5、联想亲人就是这三位吗?还有吗?
6、再齐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7、过度:为了我们的志愿军,大娘失去了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为了我们,付出的是血的代价,朝鲜人民为什么对我们有这样深厚的情谊呢?”自由读4——6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志愿军到朝鲜去做了什么呢?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保卫他们的家园而流血牺牲。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

(联系电影《上甘岭》)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

我们缺少蔬菜。

8、补充资料:
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战斗英雄邱少云
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罗胜教。

毛岸英青山处处埋忠骨
《上甘岭》浴血奋战……
9、小结: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0、所以当我们将要离别的时候我们在心里默默的说:“
站在站台上,面对着朝鲜的每一个亲人,我在心理默默地说着: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徐徐启动,我和朝鲜亲人的手还未撒开,我真想高喊:
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在停留片刻!
可是,列车长鸣一声,离站而去,我们只能放声高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0、拓展:在文中亲人还有没有别的理解吗?仅仅是战争年代才有吗?
推荐文章:魏巍的作品《依依惜别的深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嫂
…………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