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可不知自发性低颅压的3种疗法

不可不知自发性低颅压的3种疗法

不可不知自发性低颅压的3种疗法
自发性硬膜脑脊液漏导致的低颅压诊断率越来越高。

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以及用力后出现头痛或雷击样头痛。

诊断可能被延误,或归类为「每日慢性头痛」。

头颅 MRI 可见硬膜下积液、垂体充血、脑下垂、静脉窦充盈以及硬膜强化等特征性表现。

但高达20% 的患者头颅MRI 检查正常,这时需要腰穿或脊柱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CT 或 MR 脊髓血管造影能够明确脑脊液漏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有一半的患者检查为阴性。

那么低颅压的治疗有哪些手段呢?近期,Pract Neurol 杂志发表了一篇述评,阐述了目前自发性低颅压最常见的3 种治疗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治疗
1. 支持治疗
低颅压通常可自行缓解,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通常采用严格卧床休息、增加入量、口服或静脉注射咖啡因、茶碱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仅仅只是经验上有效。

2. 自体血补丁
对于采用了保守治疗仍持续出现致残性症状的患者,自体血补丁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血补丁对腰穿后低颅压患者疗效最佳,也可用于自发性低颅压的患者中。

当脑脊液漏的位置不明确时,可采用「盲法」的自体腰椎硬膜下
血补丁治疗(15~20 mL 血液)。

注射较大容积的血液进入腰椎硬膜下,能够覆盖多个脊髓节段,有时甚至可以缓解较远部位的脑脊液漏。

如果初次治疗失败,或症状复发,可重复进行腰椎硬膜下血补丁疗法。

此外,如果可明确脑脊液漏的位置,可采用「靶向」血补丁疗法;或者在好发部位颈胸段进行注射。

荧光造影或 CT 引导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3. 手术治疗
对于尝试了 2~3 次血补丁疗法症状仍无缓解的患者,其治疗比较棘手,有时患者可出现多个脑脊液漏的部位。

这些患者可尝试手术治疗,包括渗漏的脑膜憩室结扎、硬膜下直接修补、硬膜下填充纤维蛋白胶或硬脑膜成形术。

但这些疗法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

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甚至昏迷,这是由于严重的脑下垂、硬膜下血肿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

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中进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存在争议,只能在手术纠正了脑脊液漏之后进行。

小神
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是指快速发作的头晕或眩晕,面对AVS 患者,除外了前庭神经元炎和脑卒中,那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关注神经时间,回复「1424」获取答案。

编辑:李娜
回复口令的正确姿势见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