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护理体会—个案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
医学研究证明,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少量饮酒就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额叶皮质脱抑制,表现轻度的欣快、言语增多,行为轻浮、爱冒险、情绪失控等。
但是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1]。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小时能氧化代谢掉8克酒精,随饮酒量的进一步增加,超过机体氧化酒精的速度时,可造成积蓄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也逐渐加强,会导致运动不协调、意识清晰度下降,甚至出现嗜睡、昏睡、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而导致死亡。
长时间频繁地酗酒就会使人体对酒精逐步适应,酒精或体内代谢的各种产物也逐渐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中,从而使人体对酒精产生依赖,但大量饮酒则会发生酒精中毒。
长期酒精中毒就会出现精神及行为障碍等,形成酒精依赖综合征,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损害,还可以引起社会问题。
酒依赖是慢性易复发性脑部疾病,戒酒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戒断反应,因此需要住院治疗。
本研究选择1例酒依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全面恢复,具体报道如下。
1.病史回顾患者饮酒17余年,嗜酒6余年,加重3年。
(1)现病史:患者自17年前开始接触饮酒,起初为场合性饮酒,每次饮低度白酒300ml左右,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后饮酒渐频,酒量渐增。
近6年来饮酒量、次数明显增加,晨起即饮,每天3次饮酒,每日饮低度白酒约500ml,不饮酒便心慌、出虚汗、手抖及馋酒,饮酒后上述症状均可缓解。
近3年晨起即饮,每天饮酒不分顿数,对酒失控,酒量明显下降,饮啤酒3瓶或白酒100ml便呈醉酒状态,饮食量少,常以酒代饭,家人曾带患者到当地某医院就诊,戒酒2日后出现意识不清,不认识家人,看到地上有虫子,到处乱摸索,持续3天后症状消失,住院1月好转出院。
出院3天后便复饮,开始量少,1周后又开始饮酒不分次数,天天处于醉酒状态,无法正常生活及工作。
患者至我院就诊,2020年9月21日经门诊医师评估后以“自愿”住院形式首次收入院。
末次饮酒时间为2020年9月20日7时左右,饮啤酒1瓶。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少,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个人卫生料理可。
入院时患者心率较快,一般在110—130次/分之间。
患者入院3天,出现戒断反应,夜间睡眠差,行为紊乱,到处摸索,扭动身体,影响病友休息。
接触时表现意识清晰度下降,对自我及时间定向可,对地点定向差,称自己现在是在工地,不时自言自语,内容不清,简单问话能答,有时答非所问,否认目前存在感知觉障碍及妄想性体验。
注意力欠集中,有时情绪不稳,不听劝说。
情感反应欠协调,意志活动增强,无自知力。
患者表现符合酒精戒断后的震颤谵妄状态,医嘱下病重,并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胞磷胆碱钠静脉输液;给予美托洛尔对症处理患者心率异常;给予奥氮平、合并氟哌啶醇肌肉注射稳定患者情绪及改善谵妄状态。
(2)个人史:胞2行1。
母孕期、出生时及婴幼期情况不详,适龄入学,学习一般,初二辍学。
成人后在外打工。
吸烟史20余年,平均约40支/天,饮酒史详见现病史。
病前性格:内向,少语。
(3)婚育史:22岁结婚,育1女孩,体健。
(4)家族史:否认父母两系三代其他家庭成员有近亲婚配、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及精神障碍者,否认有自杀、自伤行为及性格特殊者。
患者与家人一起生活,家庭关系一般,经济状况一般。
(5)既往史:6年前饮酒后摔伤,昏迷3天,无明显后遗症。
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敏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患者否认近期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情况,患者否认武汉及湖北等疫区接触史。
(6)专科检查:T 36.6℃,P 96次/分,R 20次/分,BP 130/90mmHg胸部CT示:脂肪肝。
辅助检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63.0U/L↑;谷草转氨酶:92.0U/L↑;谷氨酰转移酶:455.0U/L↑;间接胆红素:18.3umol/L↑;总胆固醇:6.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4mmol/L↑;肌酸激酶:131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2.1U/L↑;乳酸脱氢酶:387U/L↑;α-羟丁酸:233.7U/L↑;胱抑素C:0.53mg/L↓;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率:73.50%↑;淋巴细胞比率:18.10%↓;红细胞平均体积:102.80fL↑;平均血红蛋白量:34.50pg/ml↑;余未见明显异常。
精神科检查:中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可,主动体位,查体合作。
入病室后表现尚安静,对检查、护理、治疗合作。
接触被动,检查合作,意识清,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力正确。
否认幻觉、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
语速、语量可,思维联想条理,承认对酒有躯体及心理依赖,称不饮酒便手抖、难受,有口头戒酒意愿,称:“这么年轻不戒不行啊,不知道能不能戒掉”。
否认妄想性体验。
注意力集中,主动及被动注意力均无增强及减弱。
即刻记忆、近记忆、远记忆均无明显增强或减退,无遗忘、错构及虚构。
智能未见明显异常,计算力、理解力及对一般常识的掌握均符合其所受教育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
情绪基本稳定,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尚协调。
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强,在外有嗜酒行为,对病态表现有部分认识及批判能力,有口头戒酒意愿,有部分自知力。
1.护理措施首先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1.加强安全护理,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
2.将患者安置在重点房间,专人看护;遵照医嘱给予精神科监护,加强风险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巡视患者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严格交接班制度。
3.严格观察患者服药情况,确保药物按时按量服下,注意检查手、口、杯等地方,严防患者藏药,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不适体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危险物品定点放置,严格保管及交接班,确保环境安全。
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1.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进食生硬或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戒断反应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措施,必要时专人喂食,保证患者每日营养量。
2.睡眠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并详细记录。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光线适中、空气清新。
睡前不宜吃的太饱或太饿,不宜大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使患者情绪稳定,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
在药物调整基础上采取措施协助患者改善睡眠情况,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白天尽量让患者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夜间按时休息。
3.加强个人卫生护理:督促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料理,按时洗澡、剪指甲、趾甲,及时更换衣裤,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干燥等。
另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对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戒断反应,每天评估患者的戒断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接触患者时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惹患者,患者意识不清、阵发性躁闹、冲动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间断保护性约束,约束时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体位,约束带松紧适宜,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及合理要求。
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心理护理即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干预手段对患者心理正向的引导,发挥心理治疗作用[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与患者接触,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关心体贴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体会到温暖,减轻孤独、想家的念头。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宣传酗酒的危害性,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提高做好戒酒自信心。
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采取正确的、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压,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同时做好家属的康复指导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康复与预防复发是一个长时间的艰苦过程,需要家属及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告诉患者及家属坚持规律用药的重要性,生活中避免应激事件的刺激,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充足的睡眠,适当的劳动,适度的娱乐,有规律的生活,这样才能避免酒精的诱惑,达到真正的康复。
结果:经过系统脱瘾,地西泮替代、营养支持、保肝、护心、促脑代谢以及对躯体情况对症治疗等,并结合科学、系统、有效的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逐步稳定,表现意识清晰,行为安静,与病友交往好,接触好,言谈切题,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批判能力,自知力恢复,治疗护理合作,生活自理好,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出院医嘱:患者病情康复出院,定期复诊。
讨论:酒依赖患者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机体对酒精产生躯体依赖及心理依赖,出现相应的临床特征,患者为避免戒断反应及躯体不适而饮酒、渴求、多次戒酒失败[3]。
酒依赖患者有极高的复饮率,可高达60%-80%[4]。
酒依赖患者反复饮酒可对家庭关系、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酒依赖患者往往会丧失自控能力,存在心理方面的认知障碍,而针对性强、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戒酒,杜绝复饮的关键[5]。
患者入院后,给予精神科监护及详细的入院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戒断反应严重程度,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按病重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由于酒依赖患者因长期酗酒对酒精依赖性增强,戒酒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的产生,也是增加戒酒的难度,引起复饮的因素,因此做好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性,认识到戒酒的必要性,明白戒酒对自己身体的益处以及对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已提升临床治疗效果[6]。
给予心理指导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出院后做好康复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复诊,便于促进病情早期康复且改善预后[7]。
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1]杨玉蓉.李庆梅.胡水山.等.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46-149[2]何县利.郑梅.王凤歌.团体心理护理对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1):157-158.[3]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2017:2017:665-673.[4]TANG YI.XIANG XJ.WANG XY.el al.Alcohol and alcohol related harm in china:policy ehanges needed[J].Bull World Health Oraan.2013,91(4):270-276[5]徐东杰.梁学军.团体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复饮率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119-121[6]磨丽莉.周芳珍.陈静.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86-1388[7]李媛玲,黎明,钟健.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