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精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篇一一、需求分析综合布线系统是整个学校信息交换的物理层;其承载了学校内的所有数据、语音的数据交换工作。
二、设计原则根据综合布线设计规范之要求,本项目将遵循综合布线系统原则,即标准化、模块化、先进性、综合性、灵活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经济性。
三、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23)《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dbj14-s5-200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39-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d/t926 1-2-1997学校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行业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四、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本工程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实现各种语音、图像、数据信息交换传递的基础。
按综合配置设计,整个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三级星形网络拓朴结构,数据建筑群配线架cd和配线设备bd置于网络设备机房内(设备间)。
楼层配线架fd置于每层的弱电机房内(电信间),楼层配线架fd至楼层区域配线箱(te),包括至每个数据端点(to)的距离不应超过90米。
从bd至每个楼层fd,光纤传输主干采用48芯万兆光纤。
垂直主干光纤网络采用以太网络结构。
2、系统组成及结构根据eia/tia568a,iso/iecis 118o1及我国的标准,布线系统可划分为六个独立的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subsystem)2)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 subsystem)3)垂直主干子系统 (riser subsystem)4)设备间子系统 (equipment subsystem)5)管理区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6)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3.1工作区子系统3.1.1布点原则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对于学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本方案按照使用功能设置,在每个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数据语音点,确切的信息点配置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并为将来系统的扩展留有适当冗余量。
采用光纤到户的设计,租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运营商,在楼层弱电间内跳接。
在楼层办公区(租用办公室)配置多媒体信息箱,户内信息点位由租用业主自行配置。
3.1.3打线方式水平线缆与信息出口的连接有两种打线方式:在本系统的实施中,我们采用t568b连接方法和相应的测试标准。
3.1.4信息点安装学校信息点采用墙面安装方式,在各个楼层的主通道采用金属桥架,从金属桥架到各个房间采用钢管进行连接,从吊顶到墙面插座采用埋管的方式。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
如下图所示:效果图3.2水平布线子系统3.2.1水平线缆用量水平布线子系统主要由水平电缆组成。
水平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距离+min距离)÷2×1.1+端接容限(铜缆6m,光纤10m)线缆箱数=信息点数*水平线缆平均长度/305m3.2.2水平线缆布线方式由通信电缆井内配线架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吊顶内,用金属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如下图示:3.3垂直主干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本方案数据与语音主干均采用光纤。
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垂直干线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各进楼配线间与楼层配线间之间的连接。
3.4设备间子系统3.4.1设备间设计设备间子系统即综合布线系统楼层配线架(idf,或称楼层配线间),设备间就是一个管理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主干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间子系统连在一起。
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管理网络通信线路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3.4.2配线间器材配置每个分配线间的管理器材有:机柜、配线架、语音配线架、理线架等。
根据上述配线间分布,安装42u标准机柜。
布线系统涉及大量的线路的连接,这样大量的连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pds色标标记方案系统而科学地规定了怎样根据参数和识别步骤,查清现场的线路和设备端接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文档,色标标记方案是以后的布线管理重要的技术依据。
综合学校楼内综合布线系统色标标计方案示意图如下:3.4.4线缆路由配线间线缆从主干线槽经过吊顶进入相应配线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各个配线间之间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
3.4.5配线间环境要求学校设备间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设备间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对外网络接口处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设备间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设备,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平方米。
使用防火门,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载重量不小于300kg/平方米。
3.5管理区子系统3.5.1管理区设计管理区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综合学校总配线间位于其中一些置。
3.5.2管理区环境要求管理区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管理区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管理间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对外网络接口,学校管理间位于地方。
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
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
管理间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设备,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平方米。
使用防火门,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载重量不小于500kg/平方米。
摘要: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及水平。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等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建筑物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连。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综合布线一、引言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
综合布线应用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
本文对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综合布线的应用,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筑设计,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是多少,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体现,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建筑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标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
三、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一)先进性。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兼容性。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全开放式系统,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
(四)可靠性。
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
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
(五)经济性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四、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
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
(二)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
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
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
五、小结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
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
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