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提纲一、水域基本情况1.水域形态2.水文与气候3.水域物理状况二、水化学状况1.离子总量与水化学类型2.主要离子3.硬度与碱度4.pH、溶氧与SOD5.营养元素及耗氧量三、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1.浮游植物2.浮游动物3.底栖动物4.附着生物四、鱼类区系与鱼类资源1.鱼类区系组成2.鱼类资源3.主要鱼类生物学五、渔业资源的利用概况1.开发利用项目和状况2.养殖种类、规格和产量3.放流种类和状况4.存在的主要问题六、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或初步意见1.水体综合有效利用2.繁殖保护3.移植驯化4.综合养殖5.增值措施一、前言综合教学实习是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中间环节,对培养我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综合教学实习是是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魄力的关键教学环节。
我们在学习了与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有关的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水化学、鱼类学和贝类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按照教学实习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小组内部紧密配合与协作,认真的完成了老师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实习内容1.动物学1.1时间:2011年8月30号至2011年9月3号1.2 地点:黑石礁海区1.3 目的: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奉献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谋职就业的重要且必备条件。
这种能力强和素质高的的专门人才,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综合教学实习是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魄力的关键教学环节。
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更直观具体的掌握这些知识,认识生活在海里及海滨区的生物,熟悉海洋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熟悉和鉴定动物分类地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潮间带不同的典型环境中生物群种类和近海筏区污损生物的种类,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麻醉、固定和保存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以后的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内容:(1)海边潮汐活动规律:辽宁沿海各地潮汐活动基本是一致的,每天潮水有两次涨落,为半日潮。
白天潮水涨落称为潮,晚上潮水涨落称为汐。
潮汐活动是月球、太阳对地球吸引的结果。
每天潮汐活动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高潮期=(阴历日期–1或16)* 0.8 + 平均高潮间隙(上半月减1,下半月减16)低潮期= 高潮期–6h 12.5min潮汐活动每天有变化,每月每年都有变化,冬至前后地球离太阳最近,潮汐活动最大,夏至前后地球离太阳较远,潮汐活动最小。
(2)标本的采集、处理、鉴定工具:药品类常用麻醉药有乙醚、硫酸镁的饱和水溶液常用的固定剂有70%酒精和5%的福尔马林仪器类解剖镜(每小组3台),解剖仪器(每人1套),注射器(每小组2只)量筒(100ml,每小组1只),培养皿(每组多套),废液缸(每小组1个)标本瓶(每小组若干),载、盖玻片(每小组若干)工具类采泥器(1/16m2,每班1台),铜筛(每班2套),铁铲、铁爪、刮子(每小组4把),可乐瓶(每小组8个),塑料桶和塑料盆(每小组2个),标签。
采集方法: 1.养殖筏区污损生物:定量采集,定性采集。
2.浅海底栖生物:潜水,拖网,采集器。
3.滨海潮间带4.岸边:贝壳,钩虾5.礁石:藤壶,牡蛎,贝类6.大石块:蟹7.水中石块:水虱,涡虫,苔藓虫,海鞘8.水中:海藻,沙蚕,蛤仔,美人虾标本的处理方法:直接处死固定:海绵动物80%乙醇杀死---70%乙醇保存扁形动物bouinn溶液处理小型螺类或双壳类清水洗净---80%乙醇或5%甲醛保存虾或蟹10%甲醛处死---70~80%乙醇或5%甲醛保存海燕、海星或海蛇淡水浸泡,去除盐分---调整体型---10%甲醛处死麻醉后固定:腔肠动物、纽形动物、环节动物以及部分甲壳动物薄荷脑或硫酸镁麻醉---5%中性甲醛溶液固定鉴定方法:优势种和主要群类应力求鉴定到种,基本方法有:1.根据检索表进行鉴定2.对照图谱鉴定3.依据主要特征进行鉴定2.水生生物学2.1 时间:2011年9月5号至2011年9月9号2.2 地点:黑石礁海域2.3 目的:水生生物学综合实习作为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掌握浮游生物对水产养殖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明确课堂讲授与教学实习的关系,以及教学实习与养殖生产实践的关系。
此次实习复习、巩固、深化和提高了课堂所学的水生生物学基本理论,并提高了在实验过程中所要运用的处理水样的基本技能;初步培养了我们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
水生生物综合实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黑石礁海区实习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了解了该海区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数量分布。
为发展该海区的水产增养殖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2.4 内容:(1)采样方法①浮游植物的采集到达指定的点位后,首先用透明度盘测出水深,再测出透明度(测量结果见表1)。
将重锤牢固的栓在上述的两种网上。
用浅水生物型Ⅲ网来采浮游植物,在采集前一定要先检查好网是否有破损、底部的漏口是否关严。
将网口平行的放入水中,待网到达水下9米时静等几秒钟然后起网,要匀速的向上拉网。
之后将网内的沉淀物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瓶子中去,之后将网润洗一遍,润洗时不要让海水顺着网口流入其中。
依此种方法采集两次浮游植物的定量标本和一次定性标本。
定量的水样按体积比5%加入甲醛固定。
注意定性的样品中不加药。
器采浮游植物用的采集容器为5L的采水器,在水面下1米处和9米处分别采集表层水和深层水各两次,采集的标本要按体积比1%-1.5%加入碘液来进行固定。
准备测叶绿素的样品中不加药。
②浮游动物的采集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浮游植物的采集,但采集时要用浮游生物Ⅱ型网。
③叶绿素水样的采集用水生80型采水器采水一升,注意不加药品固定。
(2)测定方法①网采浮游植物与网采浮游动物的测定方法。
采集的样本用甲醛固定好之后在实验室内进行显微镜计数。
每人至少数两片,要数全片。
2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于其均数的±15%,则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按平均值进行计数计算。
其中网采浮游植物的计数框的容积为0.25ml,网采浮游动物的计数框容积为1ml。
②器采浮游植物表层与底层的测定方法。
采集好的样品用碘液固定好之后在实验室内进行计数。
要求每片至少数50到100视野。
其中只数浮游植物即可。
记录下视野数和浮游植物种类及数目。
器采浮游植物的计数框的容积为0.1ml。
③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
首先准备做叶绿素a测定的样品需要进行抽滤,表层水样抽200ml,底层水样抽300ml。
抽取的水样用丙酮进行萃取,之后进行离心,然后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其吸光值。
要分别在750nm、664nm、647nm和630nm 波长下进行测定。
之后按照公式p=(11.85E664-1.54E647-0.08E630)V0/V×L计算出叶绿素a的含量。
④生物湿重的测定方法。
采用的是湿重法。
首先要利用镜台测微尺来测出40被放大倍数下视野的直径,并计算出视野面积;其次用镜台测微尺校正40倍下的目镜测微尺;之后再在该倍放大倍数下量出所要测定的细胞的能够计算出其体积所需要的数据。
之后在与其密度做积,即可得其湿重。
因为为浮游生物,所以其密度取海水密度即可。
湿重的单位为mg。
(3)计算方法①浮游植物密度的计算网采浮游植物密度的计算按照公式N=(N0×V1 )/( V2×V3)其中N表示每立方米水体中的个体数(个/m3);N0表示取样计数所得的个体数(个);V1表示水样浓缩后的体积(mL);V2表示取样计数的体积(mL);V3表示滤水量(m3)。
根据绳长计算滤水量:V3=S×D;式中V3表示滤水量(m3),S表示浮游生物网网口面积(m2),D表示采样时放出去的绳长(m)。
器采浮游植物的密度计算按照公式N=(Cs/Fs×Fn)×(V/v)×Pn 其中N表示的是一升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104个/L),Cs表示计数框的面积(mm2),Fs表示一个视野的面积(mm2),Fn表示计数过的视野数,V表示1 L水样浓缩后的体积(mL),v表示计数框的体积(mL),Pn表示计数的个数。
②浮游动物密度的计算网采浮游动物密度的计算按照公式N= (N0×V1 )/( V2×V3)其中,N表示的是每立方米水样中浮游动物的个数(个/m3);N0表示取样计数所得的个体数(个);V1表示水样浓缩后的体积(mL);V2表示取样计数的体积(mL);V3表示滤水量(m3)。
根据绳长计算滤水量:V3=S×D;式中V3表示滤水量(m3),S表示浮游生物网网口面积(m2),D表示采样时放出去的绳长(m)。
③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按照公式H′=-∑Pi㏒2Pi ,Pi= Ni/N 来进行计算。
其中H′表示的是多样性指数,Ni表示的是每种藻类或浮游动物的个数,N表示的是藻类或动物的总个数。
如果H′大于3说明水体清澈,如果H′在2~3范围内,则说明水体为轻度污染,如果H′在1~2范围内,则说明水体为中度污染,如果H′在0~1范围内,则说明水体为重度污染。
3.水化学3.1 时间:2011年9月12号至2011年9月16号3.2 地点:黑石礁海域3.3 目的:通过小型应用性实验,初步培养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渔业水质调查方法,加深理解水质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中重要性;培养综合分析解决水产养殖生产中常见水质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研究(设计)型试验奠定基础。
3.4 内容:(1)现场测定与水样采集用pH计和测氧仪测定各测样点的pH、DO、水温(水深﹥10米则测垂直变化)。
每人固定一个测点的DO水样。
用瓶式采水器采集各测站的水样(水样量要考虑到三个组用),水深不超过10米的测点要采集表、中、底三层水样。
用圆柱式采泥器采集五个有代表性测点的底泥(取表层5cm泥),测定底泥耗氧率,并定性定量测定底泥中的底栖动物。
(2)室内测定①在实验室每人对一个测点的水样或3个人对一个断面的3个水样按次序测定下列项目:水温、pH、DO、盐度、COD、ALK、TH、NH¬¬4-N、NO2-N、P¬O4-P。
②个人完成上述项目的测定后,每大组还要完成以下项目:养殖生物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影响实验。
(3)探究性实验探究铜离子对缢蛏的胁迫左右4.贝类学4.1 时间:2011年9月19号至2011年9月21号4.2 地点:黑石礁海域4.3 目的:了解贝类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基本了解贝类养殖的设施、生产环节与管理技术;巩固贝类学已学的基本知识,深入掌握扇贝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