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听课笔记-第一课 (1)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听课笔记-第一课 (1)

成语解释讲义(薛长超整理上传)【成语】:爱莫能助【拼音】:ài mònéng zhù【解释】: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示例】:收到各处的回信,只是写些“~”之类的抱歉话。

◎叶圣陶《得失》【近义词】:无能为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反义词】:鼎力相助、舍己救人、相濡以沫【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无法相助【成语】:走马观花【拼音】:zǒu mǎguān 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近义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反义词】:下马看花、入木三分、鞭辟入里【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成语】久假不归【拼音】jiǔjiǎbùguī【解释】假:借;归: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近义词】逾期不归、有名无实【反义词】完璧归赵【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成语】:望而却步【拼音】:wàng ér quèbù【解释】: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出处】:秦牧《象和蚁的童话》:“凡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条件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望而却步。

”【近义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反义词】:勇往直前【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成语】:文不加点【拼音】:wén bùjiādiǎn【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示例】:援笔一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近义词】:一气呵成【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成语】:巧言令色【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近义词】: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反义词】: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不刊之论【拼音】bùkān zhīlùn【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示例】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成语】:心宽体胖【拼音】:xīn kuān tǐpán【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示例】:~的老板,满面春风地迎上来,拉大家进店休息。

【近义词】:心广体胖【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差强人意【拼音】:chāqiáng rén yì【解释】:差:尚,略;强: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示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近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反义词】:大失所望【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成语】:不速之客【拼音】:bùsùzhīkè【解释】:速:邀请。

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出处】:《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反义词】:特约嘉宾【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成语】:攻城略地【拼音】:gōng chéng lüèdì【解释】:略:掠夺。

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示例】:英法联军侵华的那几年,法国海军附带在越南~。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攻城掠地【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征战【成语】:相濡以沫【拼音】:xiāng rúyǐmò【解释】:濡:沾湿;沫:唾沫。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近义词】: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反义词】:自私自利【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成语】耳濡目染【拼音】ěr rǔmùrǎn【解释】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示例】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近义词】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成语】:泽被后世【拼音】:zébèi hòu shì【解释】:泽:恩泽,恩惠。

被:覆盖。

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出处】:陶铸《崇高的理想》:“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时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

”【成语】虎踞龙盘【拼音】hǔjùlóng pá【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示例】~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近义词】龙盘虎踞【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成语】图穷匕首见【拼音】túqióng bǐshǒu xiàn【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的最后阶段了。

【成语】:怒发冲冠【拼音】:nùfàchōng guān【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示例】:~,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词【近义词】: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反义词】: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成语】:义无反顾【拼音】:yìwúfǎn gù【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示例】: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

◎华而实《汉衣冠》二【近义词】:勇往直前、破釜沉舟【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不前【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成语】:言必信,行必果【拼音】:yán bìxìn,xíng bìguǒ【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信行果【反义词】:背信弃义【语法】: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成语】:铤而走险【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解释】: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示例】: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成语】赴汤蹈火【拼音】fùtāng dǎo huǒ【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近义词】出生入死【反义词】贪生怕死【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成语】:危如累卵【拼音】:wēi rúlěi luǎn【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处】:《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示例】:大名~,破在旦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近义词】: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反义词】:安如磐石、稳如泰山【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成语】:所向披靡【拼音】:suǒxiàng pīmǐ【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