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四、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
还有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评价和实践,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秦为胜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①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2003年底,世界吉尼斯记录总部认定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是另外世界三大造林面积总和的8.5倍,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为久长的一项生态工程。
这项工程,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民办国助形式,实行群众投工,多方集资,自力更生,
国家扶持为辅的建设方针,走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建设之路。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造林中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在“流动沙地飞机播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8%,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变成森海。三北地区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新阶段。赤峰市治理开发沙地2100万亩,占沙化土地的58%;榆林沙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77年的18.1%上升到38.9%,沙化土地治理度达68.4%。成功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三、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由于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的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是为了遏制西部大草原地区因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的土地沙化、黑风暴高频爆发等生态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该工程又称“罗斯福工程”。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南北长约1851km,东西宽160公里,建设范围约1851. 5万公顷,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造林30万公顷。工程规模在当时震惊世界,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1942年,共植树2.17亿株,此后,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大规模造林工程暂时终止,但仍保持一定的造林速度,到20世纪80年代,人工营造的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公里,面积65万公顷。“罗斯福工程”实施后,黑风暴在美国彻底消失了,这一工程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极大刺激了世界各国通过造林来治理生态的积极性。
一、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咸海湖底盐碱裸露,
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前苏联欧洲部分与中亚的草原地带由于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自然灾害频繁,黑风暴与白风暴灾害频发,斯大林于1948年提出了“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这个以营造防护林带为主框架的宏伟措施规定,在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分水岭和河流两岸营造大型的国家防护林带系统,在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田间,营造防护林,绿化固定沙地。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公顷,营造8条总长5320公里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该工程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罗斯福工程”。1949~1953年,该工程营建防护林287万公顷,1954年后逐渐终止营造计划,到60年代末,保存下来的防护林面积只有当初造林面积的2%。苏联哈萨克、高加索、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依旧沙尘暴频仍,并同时发生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其实只有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取得较大成效,这并不仅仅是造林的功劳。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在进行造林工程的同时,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正方案和实施手段,因而在罗斯福工程开展后不久,美国随即成立了土壤保持局,鼓励各州采取土壤保持措施,并且大力推广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措施。与此同时,数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同时新垦地上的几十万居民举家迁往西海岸,上千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自然退耕还草的机会。工程进行过程中,经过不断监测、
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山地等重点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38.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千米,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千米,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三北防护林工程号称中国“绿色万里长城”,东西长约4480km,担负着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等重要任务,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其造林规模和速度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二、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
当初美国建国时,人口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部的13个州。但19世纪中叶以后,中西部大草原地区人口显著增长。过度放牧和无节制垦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放牧垦殖不
当,草原植被消失加剧,黑风暴肆虐频繁起来。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垦土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避免黑风暴的继续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