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是讲究辨证施治,针对症状的调理治疗会比较多一些。
在中医上,窦性心动过速症状常表现为心悸气促,所以中医治疗上多以药物调养心肺。
下面看看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的。
1、心血虚
【症见】心悸不宁,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心烦意躁,舌淡苔白,脉细数。
【治法】补养心血,清心安神。
【方药】丹参、川芎、赤芍、当归、熟地、茯神、酸枣仁、远志、龙齿、莲子芯。
2、气阴两虚
【症见】心悸气促,动则尤甚,体倦懒言,自汗口渴,舌红少津,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滋阴,养心安神。
【方药】西洋参,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远地,炙甘草。
3、痰火扰心
【症见】心烦不安,怔忡烦闷,头晕失眠,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茯苓、龙齿,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远志、酸枣仁,黄连、甘草。
其他疗法
针灸
(一)取穴
常用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
备用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常用穴3~4个,酌加1~2个备用穴。
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
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常用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
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
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