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一、设计思路:《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

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

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

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3、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

四、教学难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

2、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

3、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

六、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二)实验探究(三)交流成果(四)拓展延伸教师活动设计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

你们还记得吗?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

师:(课件演示)师:看了这些图片与资料,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师:对,造纸,今天我们也来造一张纸。

师: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小组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选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方法来造纸?师:请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中。

师:刚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来了。

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是怎样一步一步造出来的?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共同归纳造纸工艺的一般过程。

师:(板书)造纸的过程:(1)调制纸浆。

(2)滤水压平成“纸”。

(3)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

师: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

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师:比较一下,我们造的纸的厚薄一样吗?纸面平整吗?怎样才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师:我们现代的造纸工厂,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造纸的吗?师:(出示录像片)观看嘉兴民丰造纸厂的造纸工艺流程,教师略加解释、补充、说明。

师: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法?师:(总结)。

小小一张纸,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纸品材料,准备下一节课继续探究有关纸的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生:纸由各种纤维组成的。

不同的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

讲述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生:观看课件。

生:造纸,自己亲手造一张纸。

生:各小组成员,纷纷商量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案。

生:学生实验操作开始。

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

生:各小组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完善。

生:学生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生:观看有关录像。

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生:整理器材,离开教室。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二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目标: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教具准备:橡胶球、大头针等;其它:观察记录表、拓展练习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从学生们喜欢玩乒乓球、篮球,引入新课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球由静止运动起来,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动起来。

二、活动:让小球动起来建议:3人一小组,先猜想与设计,然后自己验证,再请同位同学学验证。

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

2、想与设计:将自己的想法记在观察记录表中3、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设计。

设计让小球动起来方案实验验证什么力?同学评价4、交流汇报:小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小球运动起来。

5、交流与评价: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思考:⑴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P38)。

⑴结合课本P38中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⑴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更多人们如何利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物体运动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1、物体运动起来方式是不是一样的?2、结合P39图请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振动的特点:并分辨出每种形式的特点。

3、学生举例说说物体运动的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阐明: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指导学生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技能。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5.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健康观念。

教学策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智趣。

教学媒体:《食物的营养》多媒体课件,教学材料(略).教学片断及点评:环节一: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爱吃什么啊?生:鸡肉、面包、粥、鱼、馒头、米饭、鸡蛋……师:很丰富,各种各样,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什么营养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的营养》。

[在这个环节上我作简化处理了,交流时以开展简短交流会的形式来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学生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师:今天我们同学还带来了许多食物,在投影仪上出示(面包、米饭、熟鸡蛋、肉、花生、核桃,苹果、青菜)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材料,出示:碘酒、白纸、酒精、火柴、镊子。

你们能根据这些材料想办法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吗?师:小组先商量一下(出示课件):1.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找出食物中的什么营养成分?2.预测有什么现象?3.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

交流,汇报:生1:用小刀把肉切开,在火上烧,会闻到焦味。

生2:将核桃放在纸上按压……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现在就按你们的方法去找找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好吗?课件出示实验提示:1.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

2.滴碘酒时,只要滴一滴就够了。

3.在用酒精灯烧时,只要能看到实验现象就可以,可不要把它烧没了。

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环节三:归纳实验现象师:可以交流了吗?你是怎样做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组1:我们用滴碘酒的方法,面包、米饭、馒头、滴到碘酒的部分变成了蓝色了。

组4:我们小组用压、碾的方法,肥肉、花生、核桃,我们看到这些食物压之后纸上有油的痕迹。

组8:我们用烧的方法,烧鸡蛋、肉,我们闻到了一股烧头发的焦臭味。

组3:我们也是用按压的方法,青菜在纸上压后有水的痕迹。

……引导学生归纳:熟鸡蛋、肉——在火上烧后有烧头发的气味。

面包、米饭——滴碘酒后变成蓝色。

花生、核桃——在纸上按压后有油迹。

苹果、青菜——有水分[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科学方法思维的培养,引领学生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

活动的设计为“提供实验材料,启发学生讨论找营养成分的方法——小组分工,领取材料,活动探究——交流汇报”,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猜测——提出解决的方法——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从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处理后学生自主开展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 环节四:教师介绍食物营养的资料、归纳熟鸡蛋、肉——在火上烧后有烧头发的气味。

(含有蛋白质)面包、米饭——滴碘酒后变成蓝色。

(含有淀粉)花生、核桃——在纸上按压后有油迹。

(含有脂肪)苹果、青菜——含有大量的'水分、维生素等。

[使实验活动得到验证。

]环节五:比较、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

师:刚才我们想办法找出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那么这些食物中是否只含有我们找到的这一种或二种营养成分呢?生:不是。

师:那还会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营养大餐”,让我们看看食物中还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请你们根据抽屉中的友情提示,对这些食物进行比较,并整理分类。

好,先请记录员拿出这张友情提示,小组成员看一看,再请材料员上来领取这份营养大餐。

友情提示:1.看这些食物图片的营养成分表,你们发现了什么?2.请按要求整理其中的一类含量丰富的食物。

3.在整理中你发现这类营养成分一般都含在哪些食物中吗?师:请材料员上来领取这份营养大餐。

学生分析比较,获得信息。

师:在比较,观察这些卡片上的信息时,还有什么发现呢?学生汇报:汇报时,汇报员上台,一边汇报一边放上卡片,并把这其中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牛肉猪肉面包A C E钙磷铁蟹青椒碗豆蟹豆腐干豆腐干生:我们的发现是蛋白质主要含在鱼、肉、乳、卵等动物性食物中。

脂肪主要含在肉类、油类中。

淀粉主要含在小麦、稻谷等粮食中。

生:我们所观察的食物中图片中维生素A含量最多的是蟹、含维C最多的是青椒维生素E最多的是碗豆。

……[通过学生比较、分类,整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多样性、差异性。

上一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了解到哪些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而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而且在认识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类、整理等科学活动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