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120例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 3级发生率、无复发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TEMI患者接受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心肌血流,增加围手术期安全性。

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血栓抽吸护理、出血事件护理、术后MACE观察与护理等,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措施;护理效果STE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破裂状态下导致血栓形成,最终造
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于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助于相关梗死动脉(IRA)的开通,改善预后效果,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及有效措施[1]。

本院为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 术中应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因STEMI而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1±3.4)岁;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
2.9±
3.2)岁。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就诊。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筛选、血糖、血脂以及心肌标记物检查等。

术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嚼服;给予6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并给予5000~10000 U的普通肝素。

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病变血管,选用6F指引导管。

导管导丝经闭塞病变血管穿过,再经导丝将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送入,直至其闭塞病变处;在其尾端将30 ml注射器连接,手动持续反复负压抽吸;在造影提示前当血流为TIMI 3级时停止即可;根据患者具体病变特征选择适当支架,将支架置入。

术后24 h内进行血常规复查。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2] TIMI可分为4级,其中IRA无造影剂通过,且心肌充盈显影,可视为0级;IRA有造影剂通过,但未至心肌使其显影,可视为1级;IRA有造影剂通过,可达至心肌使之显影,但心肌排空、充盈显影均较为缓慢,造影剂滞留时间达3个心动周期,可视为2级;正常心肌灌注表
现,可视为3级。

③MACE发生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

③术后出血时间主要包括穿刺点出血以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发生率、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引起的,血栓形成可造成冠脉血流快速降低或中断,最后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坏死。

PCI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冠状动脉梗死血管快速开通,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但因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可导致血栓脱落,或远端发生栓塞,从而造成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

利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有效将破碎血栓或斑块吸出,降低冠状动脉微栓塞发生率。

并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本次观察中,观察组TIMI3级发生率、无复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应用的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心理护理。

因STEMI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死亡率高,再加上患者对该疾病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其紧张、焦虑、疑虑的心理问题严重。

严重的心理问题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不仅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脏负担。

所以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消除或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3]。

②血栓抽吸的观察护理。

患者在接受抽吸前,需先将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准备齐全。

在抽吸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加强导管护理,避免导管发生移位、相对运动等。

③出血事件的护理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现象发生,对其面色、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进行正确评估;观察患者牙龈、鼻腔、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现象;尽量减少有创性操作;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正确预防出血及紧急处理方法。

④术后MACE护理。

在PCI术中易出现破裂的血栓或微小血栓堆积在血管远端,从而出现冠状动脉微血栓,发生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

因此术后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绞痛等现象发生;并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准备好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景舒南,光雪峰,盖起明,等.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后血色素变化的临床观察.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50-151.
[2] 畅辉,岳黎明,宁小康.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回顾分析.吉林医学,2012,33(6):1260-1261.
[3] 沈燕,王晓玲,杨小芳.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05-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