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水轮机技术参数 (2)5.水轮机检修前的准备 (2)6.水轮机检修项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4)7.主要设备检修工艺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12)8.水轮机检修后的质量验收和试运行 (31)9.水轮机检修总结报告 (34)10.水轮机常见故障与检修处理 (34)11.附录: (3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轮机的扩修、大修、小修和巡回检查的项目、技术要求、检修工艺、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同类型水轮机的检修工作.2.规范性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564—2003 水轮发电机安装技术规范GB/T15468—2006 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GB/T15469—1995 冲击式水轮机空蚀评定GB/T17189—2007 水力机械振动和现场测试规程DL/T507—2002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DL/T556—1994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产品设计图纸及制造工艺文件3.术语和定义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水轮机检修:为保持或恢复水轮机的性能而进行的检查和修理。
包括:水轮机扩大性大修、大修、小修、抢修和小型技术改造3.1.2水轮机小修:为了保证水轮机在大修周期内安全运行到下一次大修,对水轮机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扫、试验和修理,消除已发现的水轮机局部缺陷或更换过别部件3.1.3水轮机大修:对水轮机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彻底的检查和修理,全部或部份解体,进行,更换、修理易损的主要部件,恢复水轮机设计性能和出力3.1.4扩大性大修:指吊出发电机转子的检修3.1.5水轮机状态检修:指根据设备状态监测或故障诊断系统提供的信息,在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前有目的的安排的检修,属于预测性检修。
检修项目和时间的确定取决于对设备状态诊断分析的结果3.1.6检修间隔:指上次计划检修后水轮发电机组并网投产至下一次计划检修开始之间的可用时间3.1.7检修停用时间:指处于计划检修停运状态的时间3.2本规程按要求严格程度分别用下列词:3.2.1必须遵守的条文,采用“必须”、“不得”等词。
3.2.2无特殊情况必须遵守的条文,采用“应”、“不应”等词。
3.2.3表示允许有所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要这样作的条文,采用“一般”、“宜”、“不宜”等词。
3.2.4表示一般情况要这样作,但硬性规定有困难的条文,采用“应尽量”词。
4.水轮机技术参数5.水轮机检修前的准备5.1.水轮机检修方案制定5.1.1.设备检修,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发电设备可用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重要措施,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5.1.2.检修方案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规定的全部作业,达到质量标准,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牢固。
2)尽量采用先进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工期。
3)节约原材料,做到合理使用,避免错用、浪费,及时修好替换下来的轮换备品和其他零部件。
4)文明施工,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爱护设备、建筑物以及施工机具。
5)搞好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人身和设备损坏事故6)检修方案项目的制定要紧密联系设备和系统的状况5.2.大修工程开工应具备下列条件:5.2.1.重大特殊项目的施工技术措施已经批准;5.2.2.检修的项目、进度、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已组织检修人员学习,并为他们所掌握;5.2.3.劳动力、主要材料和备品配件以及生产、技术协作项目等均已落实,不会因此影响工期5.2.4.施工机具、专用工具、安全用具和试验器械业经检查、试验,并合格。
5.3.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5.3.1.贯彻安全工作规程,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5.3.2.检查落实检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工艺措施、保证检修质量;5.3.3.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如期竣工;5.3.4.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爱护工具、器械、节约原料、材料;5.3.5.搞好文明检修,培养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5.3.6.关心检修人员生活,注意职工健康。
5.3.7.在施工中,应着重抓好设备的解体、修理和回装过程的工作。
5.3.8.设备解体前应收集好设备检修前的技术文件和试验资料,解体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对已掌握其规律的老机组可有重点进行),查找设备缺陷,掌握设备技术状况,鉴定以往主要检修项目与技术改进项目的效果。
5.3.9.对于可能影响工期的项目(如设备有可能发生磨损、腐蚀、老化等),以及尚需进一步落实技术措施的项目,设备的解体检查应尽早进行。
5.3.10.解体重点设备或有严重问题的设备时,检修负责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在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抓住关键问题,指导检修工作。
5.3.11.设备检修要严格按检修工艺进行作业。
设备解体后如发现新的缺陷,要及时补充检修项目,落实检修方法,并修改网络图和调配必要的工机具和劳动力等,防止窝工。
5.3.12.回装过程的重要工序,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把住质量验收关。
5.3.13.各级检修管理人员要注重调查研究,随时掌握检修进度,协助现场做好劳动力、特殊工种、检修进度、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的平衡调度工作。
5.3.14.如果检修工程不能按期竣工,应办理延长工期手续。
5.3.15.在坚持检修质量第一、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个检修人员都要树立经济观点,养成勤俭节约风气,合理使用材料和更换零部件,防止错用和浪费器材。
5.3.16.检修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记录。
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技术状况、修理内容、系统和设备结构的改动、测量数据和试验结果等。
所有记录应做到完整、正确、简明、实用。
5.3.17.要抓紧时机,测量实物,校核和测绘备品配件图。
5.3.18.搞好工具、仪表管理,严防工具、机件或其他物体遗留在设备或管道内;重视消防、保卫工作;工程竣工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
5.4.水轮机检修安全隔离措施5.4.1.机组停机并做好机组电气方面的检修隔离措施。
5.4.2.关闭进水口工作闸门并做好安全措施。
5.4.3.应做好机组技术供水与其他机组技术供水系统的隔离措施,做好机组消防供水反供水的隔离措施,做好主轴密封供水的隔离措施,5.4.4.打开蜗壳排水阀,将蜗壳内高于尾水位的积水排至下游,并保持蜗壳排水阀打开,做好措施防止突然来水。
5.4.5.关闭尾水闸门,必要时进行堵漏。
5.4.6.打开尾水管排水阀,开度维持在使检修排水系统工作后检修集水井水位不继续上升范围,启动检修排水泵及检修射流泵排水至最低水位,并且加强对尾水管水位的监视。
5.4.7.全面检查措施,注意对相关机组及系统的影响。
6.水轮机检修项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6.1.检修工作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6.1.1.质量好,设备检修后,消除了设备缺陷;达到各项质量标准;能在规定的检修工期内启动成功;能在一个大修间隔内安全、经济、满出力运行;可靠性、经济性比修前有所提高;监测装置、安全保护装置投入率较修前提高,动作可靠;各信号、标志正确。
6.1.2.工期短。
完成全部规定的标准项目和特殊项目,且检修停用日数不超过规定。
6.1.3.检修费用低。
材料、人工、费用不超过厂技监部批准的限额或合同规定。
6.1.4.安全好。
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做到文明施工、安全作业,消灭人身重伤以上事故和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6.1.5.检修管理好。
能严格执行检修有关规程与规定,不断完善检修管理,各种检修技术文件齐全、正确、清晰,检修现场整洁。
6.2.水轮机检修间隔、检修停用时间6.2.1.表格 1 水轮机检修间隔、检修停用时间6.2.2.特殊项目是否需增加停用日数,取决于大修网络图关键线路上工期最长的特殊项目的工期数是否超出标准项目的停用日数,超出时方可适当增加。
特殊项目的工期由厂技监部审定。
6.2.3.设备大修间隔如超过表格2规定,必要时,允许将两次大修之间的某次小修的停用日数增加2~3天。
6.2.4.小修停用日数按下列规定执行:两次小修合并为一次进行的,停用日数为两次小修停用日数之和;特殊情况下须将一次小修分两次进行的,要经厂技监部批准,并且各次小修实际停用日数之和不得超过同期计划小修的规定的停用日数总和(有大修年为一次小修,无大修年为两次小修的总停用日数)。
一次小修分两次进行的机组,全年小修次数不得超过下列规定:有大修年不多于两次;无大修年不多于三次。
6.2.5.检修作业开始后,若因故需要增加停用日数,设备维护部应于机组计划停用日数过半前,向厂技监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能增加。
6.2.6.水轮机大修间隔在符合表格3条件的情况下,水轮机大修间隔允许超过表2和低于表格2规定时间6.2.7.表格 2 水轮机大修间隔允许超过表格2和低于表格3规定时间的参考条件6.2.8.技术状况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大修间隔允许低于表格2规定6.2.9.以上检修停用时间已包括带负荷试验所需的时间。
6.2.10.因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其他特殊需要,在检修投运后进行调整试验或检查所需时间不包括在内。
6.3.水轮机检修项目、质量标准及主要技术要求6.3.1.日常维护要求。
巡回检查、日常维护项目及技术要求6.3.2.小修项目技术要求。
小修项目及主要技术要求6.3.3.大修技术要求(含小修项目)。
6.3.4.扩大性大修项目技术要求(含大、小修)6.3.5.水轮机检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检修一般工艺要求1)进入蜗壳内部时,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不应带入。
人员、工具、材料应设专人登记,工作结束后应注销。
单人不得进入蜗壳内部。
2)做好“安全文明生产”,保持检修场所和厂房的整洁、文明、卫生。
3)使用明火作业如电焊、气焊、气割应做好防火和防飞溅的措施。
作业完毕应仔细清理焊渣、熔珠,在转动部件上进行电焊时,地线必须可靠接在转动部件施焊部位上,严禁转子不接地线进行电焊作业。
4)部件拆卸前,对有关部件应做好动作试验,各部件动作灵活,拆卸时,应注意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做好记号,记录后分解。
5)拆卸机械零部件时先检查各部件结合面标志是否清楚,不明显的应重新作好记号标志,并作记录,同一部件拆卸的销钉、螺丝、螺帽、垫圈需放在同一箱内或袋内,做好标签注明。
螺栓、螺帽要清点数目,妥善保管。
6)各部件的组合面、键和键槽、销钉和销钉孔、止口应仔细进行修理,使其光滑,无高点和毛刺。
但不得改变其配合性质。
螺栓和螺孔亦应进行修理。
所有组合配合表面在安装前需仔细地清扫干净。
7)设备组合面应光洁无毛刺。
合缝间隙用0.05mm 尺检查,不能通过的,允许有局部间隙;用0.1mm 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组合面宽度的1/3,总长不应超过周长的20%;组合螺栓用销钉周围不应有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