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19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产品合格证、贮存、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工程使用的离心成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3 1 产品品种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 HC)。

3 2 产品规格、类型管桩按外径分为300,350,400,450,500,550,600,800和1000mm等规格,按抗裂弯矩的大小分为A型、AB型和B型。

3 3 产品等级管桩按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3 4 结构尺寸34 1 管桩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和表1的规定。

表1 管桩基本尺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径D 最小壁厚tmin,mm 类型长度L,mmm PC PHC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300 60 60 A B ○○○○○B ○○○○○A ○○○○○350 65 60 A B ○○○○○B ○○○○○A ○○○○○○400 75 65 A B ○○○○○○B ○○○○○○A ○○○○○○450 80 70 A B ○○○○○○B ○○○○○○A ○○○○○○500 90 80 A B ○○○○○○B ○○○○○○A ○○○○○○550 90 85 A B ○○○○○○B ○○○○○○A ○○○○○○○○○600 100 90 A B ○○○○○○○○○B ○○○○○○○○○A ○○○○○○○○○800 120 110 A B ○○○○○○○○○B ○○○○○○○○○A ○○○○○○○○○1000 140 130 A 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长度小于7m的管桩。

34 2 管桩的长度应包括桩身及接头,不包括附加配件。

3 5 标记外径500mm、长度1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A型)的标记为: PC500A10 GB 134764 技术要求4 2 混凝土强度42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离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级;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离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级。

42 2 混凝土脱模强度不得低于35MPa。

4 3 构造要求43 1 混凝土保护层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

432 2 钢筋焊接接头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95%。

43 3 钢筋骨架433 1 预应力主筋沿管壁环向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低于截面积的04%,并不得少于6根。

主筋净距不应小于30mm。

433 2 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3mm,最大螺距不超过110mm。

管桩两端螺旋筋应密缠,螺距范围在40~60mm之间。

433 3 架立圈应按设计图纸配置。

433 4 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a. 主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

b. 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不得超过±10mm。

c.架立圈间距偏差不得超过±20mm,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立圈直径的1/40。

4 4 接头的技术要求44 1 管桩接头可采用端板焊接、法兰盘螺栓联接或其他接头形状。

44 2 接头极限弯矩不得低于管桩极限弯矩。

44 3 管桩接头端板的设计宽度不得小于管桩设计壁厚。

4 5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管桩外观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产品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允许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2%;每处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5%;每桩粘皮和麻面的且应修补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长度不大于100mm,累计长度不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长度的5%,且应 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修补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局部磕损不允许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不大于20cm[2],且应修补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但龟裂及水纹不在此限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不允许,但预应力筋为断筋、脱头不允许钢丝时,断丝和滑脱钢丝数量不得大于钢丝总数的3%桩套箍凹隐不允许凹陷深度不大于5mm 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接头及桩套箍与桩漏浆不允许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身结合面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空洞和蜂窝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 尺寸允许偏差管桩各部位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管桩尺寸允许偏差 m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允许偏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L ±03%L +05%L +07%L-04%L -05%L顶部倾斜≤03%D ≤04%D ≤05%D ≤600 ±2 +4 +5-2 -4D >600 +3 +5 +7-2 -2 -4t +10 +15 正偏差不限0 -2 -5保护层厚度 +5 +7 +100 -3 -5桩身弯曲度≤L/1500≤L/1200≤L/1000内径 ±2外径 0-1法兰盘螺孔中心距 ±0 5高度 +2平面度 2外径 0-1内径 ±2桩端板厚度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表内尺寸以设计图纸为基准。

47 抗弯性能47 1 管桩应按53条规定进行抗弯试验,当加荷至表4中的抗裂弯矩时,管桩不得出现裂缝。

47 2 当加荷至表4中的极限弯矩时,管桩不得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a. 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15mm;b. 受拉钢筋被拉断;c.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表4 管桩抗弯性能 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径,mm 类型抗裂弯矩极限弯矩A 23 34300 AB 28 45B 33 59A 35 52350 AB 42 70B 50 90A 52 77400 AB 63 104B 75 135A 72 107450 AB 88 145B 104 187A 99 148500 AB 121 200B 144 258A 125 188550 AB 154 254B 182 328A 164 246600 AB 201 332B 239 430A 367 550800 AB 451 743B 535 962A 689 10301000 AB 845 1394B 1003 18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其他类型的管桩。

5 试验方法5 1 离心混凝土强度采用与产品同材料、同配合比、同离心制度、同养护方式及制度的离心圆筒试体测定,试验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5 2 外观质量及尺寸检查外观质量及尺寸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5。

表5 外观质量及尺寸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项目检查工具及方法精度,mm外径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平均值 10壁厚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 0 5桩端部倾斜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 0 5桩身弯曲度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 0 5保护层厚度用深度游标尺在管桩的中部和两端测量 002漏浆长度用钢卷尺测量 10漏浆深度用深度游标尺测量 002裂缝宽度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 0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抗弯试验53 1 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对称集载加荷,如图2所示,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

53 2 两根管桩焊接头抗弯试验方法与531相同,应使接头位于最大弯矩处。

53 3 加荷顺序第一步:按抗裂弯矩20%的级差由零加荷至抗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然后按抗裂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抗裂弯矩的100%。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并测定和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弯矩的100%时出现裂缝,则卸荷至零;如果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裂缝出现。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测定和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由裂缝弯矩卸荷至零后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

第四步:按极限弯矩20%的级差由零加荷至极限弯矩的80%后,按极限弯矩5%的级差继续加荷至极限弯矩的100%。

检查是否已达到破坏状态,如未达到破坏,应继续加荷直至破坏为止。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测定和记录裂缝宽度。

53 4 弯矩计算公式534 1 当施加荷载的方向垂直于地面时,弯矩按式(1)计算:1 P 3M=---g×m.L+----(----L-1) (1)40 4 5式中:M——抗弯弯矩,kN·m;g——重力加速度,m/s[2];m——管桩质量,t;L——管桩长度,m;P——荷载,k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