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儿科单选题与答案解析28一、单选题(共60题)1.临床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主要表现为以下哪种病程A:无规律性B:波动性C:单相性D:双相性E:三相性【答案】:C【解析】:ADEM病程一般呈单相性,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三型。
脑脊髓型:脑与脊髓均有明显受累;脑型:脑受累表现突出,无明显脊髓受累症状;脊髓型:脊髓受累突出。
2.肿大的淋巴结活检发现镜影细胞(R-S细胞),可以诊断A:神经母细胞瘤B:淋巴瘤C:非霍奇金淋巴瘤D:霍奇金病E: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答案】:D【解析】:肿大淋巴结的活组织检査:应取较大淋巴结作活检,找到镜影细胞(R-S细胞)可确诊为霍奇金病,找到相应肿瘤细胞可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3.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时间是A:生后2个月B:生后4个月C:生后8个月D:4岁时加强1次E:8岁时加强1次【答案】:C【解析】: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表注:1998年卫生部规定不再复种卡介苗;应于6~7岁、12岁时进行复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时加重卡介苗。
乙型脑炎疫苗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的范畴。
4.持续食物过敏是日后发生A: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B:消化道肿瘤的危险因素C: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D:消化道溃疡的危险因素E: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答案】:C【解析】:持续食物过敏是日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5.患儿3岁,智能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体检:发育较小,两眼距宽,鼻梁低平,双眼外侧上斜,外耳小,舌常伸出口外,临床上拟诊先天愚型,下列哪项最具有确诊意义A、智能低下A:特殊面容B:血清TSC:T4检查D:染色体核型分析E: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答案】:D【解析】: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任何新生儿筛查结果可疑或临床可疑的小儿都应检测血清T4、TSH浓度,如T4降低TSH明显升高即可确诊,血清T3浓度可降低或正常。
先天愚型就是21-三体综合征。
确诊需要染色体核型分析。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B:皮肤弹性较差C:眼窝、前囟稍凹陷D:四肢厥冷E:尿量减少【答案】:D【解析】: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90-120ml/kg)。
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啼哭时眼有泪,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10%(120-150ml/kg)。
患儿出现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50-180ml/kg),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渴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7.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特点,错误的是A:病变表浅(较少累及肌层及浆膜层)B:慢性非特异性炎症C:直肠起源、逆向扩展D:连续弥漫性病变E:病变常扩展至空肠【答案】:E【解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特点为:以直肠开始、向近端发展即直肠必受累,回肠受累较少,炎症呈延续性,炎症较浅表,一般累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肛周病变及瘘管较少。
8.衣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是A:青霉素B:大环内酯类抗生素C:头孢菌素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E:SMZco【答案】:B【解析】:衣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9.目前认为哪种吸入性变应原与儿童哮喘最为相关A:多价花粉B:屋尘C:真菌D:尘螨E:动物皮毛【答案】:D【解析】:与儿童哮喘最为相关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
1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几期A:3期B:4期C:5期D:1期E:2期【答案】:C【解析】: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5期。
11.肠套叠灌肠疗法的禁忌证不包括A:小肠型肠套叠B:2个月婴儿C:病程超过12小时D:—般情况差E:高度腹胀【答案】:C【解析】:急性肠套叠的治疗首选空气灌肠。
但若有下列情况则为空气灌肠的禁忌证,而需手术治疗:①病程超过48小时;②全身情况差;③3个月以下的婴儿;④高度腹胀;⑤小肠型肠套叠;⑥多次复发疑有器质性病变需手术治疗者等。
12.下列哪项是G6PD缺乏症的特异性直接诊断方法A: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B: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C: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D:荧光斑点试验E:硝基四唑氮蓝纸片法【答案】:A【解析】: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这是特异性的直接诊断方法。
近年开展G-6-PD/6-PGD比值测定,正常值1.0~1.67(脐血1.1~2.3)。
13.结节性脂膜炎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区别在于A:典型皮下结节表现B:心脏损害C:发热D:内脏损害E:关节疼痛【答案】:A【解析】: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多脏器损害症状,结节好发于下肢,常沿血管排列,并见网状青斑,皮疹具有多形性。
病理改变为中小肌性动脉的广泛坏死性血管炎病变。
皮下结节为结节性脂膜炎的主要表现,常成批发生,对称分布于四肢,尤以臀部和大腿多见,躯干和面部亦可累及。
结节大小不等,直径1~10cm或融合成大片,中等硬度,边界清楚,常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可红肿,有明显触痛。
数周后水肿和红斑消退,局部皮肤萎缩凹陷和色素沉着,可有少数结节液化,自行破溃并流出油状黄色或棕色液体,称为“液化性脂膜炎”。
14.患者男性,5岁,家住沈阳,于12月突然发病,表现为发冷、寒战、高热、大汗后而缓解,隔日发作一次,已10天。
体检:脾肋下1cm,余未见异常,末梢血化验:WBC5.0×109/L,N0.68,L0.32,Hb100g/L,血培养(-)。
患者同年8月跟父母曾去海南旅游半个月。
引起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下列哪种疾病A:疟疾B: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C:败血症D:伤寒E:急性血吸虫病【答案】:A【解析】: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规律性发作为疟疾的典型表现,并且有海南旅游史。
15.患儿男,12岁。
腹痛伴恶心5天。
5小时前脐周疼痛伴呕吐,继而有下腹疼痛逐渐加剧。
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直径约3cm肿块,边界不清,明显触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肠套叠B:克罗恩病C:阑尾周围脓肿D:溃疡性结肠炎E:肠结核【答案】:C【解析】:患儿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应考虑急性阑尾炎。
5天后右下腹出现一触痛性包块,提示为炎性包块,应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
16.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食管与胃的夹角呈锐角B:食管腹腔段变短C:LES张力增高D:频发的LES—过性松弛E:胃排空延迟【答案】:D【解析】:近年研究显示,GERD儿童中LESP降低仅占14%,而频发TLESR占34%。
17.婴儿两个月,35周早产出生,出生体重2.54kg。
生后人工喂养。
目前体重3.5kg,口唇稍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2cm,脾肋下刚及。
Hb90g/L,RBC2.8×1012/L,WBC7×109/L,N0.35,L0.65,PLT150×109/L,网织红细胞0.002。
最可能的诊断为A: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E:生理性贫血【答案】:E【解析】:该婴儿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而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
以上因素造成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左右,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 /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18.轻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病程一般为A:2~3周B:>3周C:5天D:7天E:1~2周【答案】:A【解析】:轻型具有自限性,一般2~3周可痊愈,皮瘆消退后不留痕迹。
19.神经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特征是A:腹泻、呕吐、米泔水样便B:眼肌及咽肌瘫痪C:发热、呕吐、水样便D:发热、腹痛、黏胨便E:发热、流涕、黄水便【答案】:B【解析】:神经型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12 36小时,也可8~10天,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起病突然,先有全身无力,软弱,头痛眩晕,继而出现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复视、斜视、眼内外肌瘫痪。
重症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言语困难,头抬不起,或共济失调,或吸入性肺炎因胆碱能神经传递被阻断出现腹胀,尿潴留及唾液和泪液减少。
20.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惊厥是癫痫患者唯一的发作形式B:惊厥是伴有或不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C:痫性发作是指临床呈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D: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E:痫性发作仅出现于急性疾病过程中【答案】:D【解析】:痫性发作是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通常指一次发作过程,患者可同时有几种痫性发作。
惊厥是指全身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引起的。
21.主动脉缩窄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上下肢血压均降低B: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C:上肢血压等于下肢血压D:上肢血压低于下肢血压E:上下肢血压均增高【答案】:B【解析】:主动脉缩窄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血压上肢偏高,下肢偏低,收缩压与平均压差别明显,而舒张压可相仿。
22.哪一项不是急性共济失调常见的体征A:指鼻试验阳性B:巴氏征阳性C:醉酒样步态D:意向性震颤E:水平眼球震颤【答案】:B【解析】:急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临床表现是共济失调,常见症状包括头不能竖起或伴摇摆,坐立不稳,直立或行走时双足分开,步态蹒跚,或因眼睛辨距障碍而致易跌倒甚至不能行走,临床上可见有些患儿不能直立或行走但肌力正常可以爬行。
约45%的患儿出现眼震,多为水平性,也可见垂直性或旋转性眼震。
头、躯干及肢体均可见震颤。
常伴言语障碍及肌张力低下。
指鼻试验不稳,可见意向性震颤。
昂伯征及跟膝胫试验常见动作不稳伴运动性震颤,但昂伯征睁闭眼变化不大。
可伴有头痛、头晕、畏光,个别伴头及上肢的肌阵挛样动作。
23.结核杆菌进入机体是否引起结核病,主要确定的因素是A: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强弱B:机体营养及发育状态C:结核杆菌的类型D:结核杆菌数量E:机体的体液免疫强弱【答案】:A【解析】:由于结核杆菌的致病损伤是细胞免疫损害,故感染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强弱起最主要决定因素。
24.一女孩顺产,出生体重3.4kg,母乳喂养。
5个月6.5kg,用什么方法评价该女孩的体格发育A:体重公式B:生长水平C:匀称度D:生长速度E:生长速度、生长水平【答案】:E【解析】:综合生长速度和生长水平才能更准确的评价体格发育25.维生素D在体内最后羟化的器官是A:肾B:皮肤C:肠D:肝E:骨【答案】:A【解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需经紫外线照射后才变为维生素D2,维生素D2 和维生素D3在人体内都没有生物活性,需由维生素D结合蛋白转运至肝脏,经25-羟化酶的作用转变为25羟维生素D3[25-(OH)D3],但其抗佝偻病的活性不强,必须在肾脏再次羟化生成生物效应更强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