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 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三
篇
第1题【单选题】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选择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一组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圆明园遗址——威海卫战役纪念馆
B、大沽炮台遗址——天津义和团遗迹——武昌起义纪念馆
C、詹天佑故居——张謇故居——徐悲鸿故居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
A、武昌
B、井冈山
C、黄埔
D、南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
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南京!》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 )
A、领带南昌起义
B、指挥北伐战争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D、带领八路军抗日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井冈山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得此殊荣主要是因为在此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七一”前夕,某校计划以“风雨九十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成立篇】(1).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决策篇】(2)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名称。
【行动篇】(3)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4)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今年龙岩市举办第四届初中历史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确定以“红色闽西,光耀千秋”为主题开展相关调查研究,请你一同参与。
【调查方法】(1)除了实地考察外,请另外为他们提供两种调查方法。
【归纳整理】(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收集了以下资料。
请你按已确定的主题帮助他们归类整理,并把相应序号填入横线中。
(先甄别,后归类)①张鼎丞坚持游击战争②邓子恢领导“后田暴动”③《岩声》④《才溪乡调查》⑤杨成武指挥飞夺泸定桥⑥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⑦《古田会议决议》⑧王景弘下西洋人物事迹类:思想文献类:【活动感悟】(3)参与了此次主题调查研究后,你对“红色闽西”有何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毛志东写过一首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写的这首诗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一条怎样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根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什么事件?在此次“远征”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远征”最终胜利结束的时间是哪一年?
根据材料二,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有何感想?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请结合该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图中A段和C段,中国都遭到了来自于同一个国家的侵略。
请分别写出这两次战争的名称。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些尝试?
""
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
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谈谈你的认识。
""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