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为确保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作出具体的规定。
2 范围适用于最终产品及所需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实物质量的监控过程中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要求。
3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HZK52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Q/HZK611《外部供方评定控制管理Q/HZK504《合同评审和协调程序》Q/HZK517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Q/HZK50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Q/HZK527 顾客财产控制Q/HZK512 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Q/HZK515 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Q/HZK520 产品防护控制Q/HZK518 不合格品控制Q/HZK519 事件、不符合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Q/HZK443 外购外协件、原材料检验规定Q/HZK417 紧急放行追回程序Q/HZK442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抽样检验规定Q/HZK428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办法Q/HZK666 改进控制程序Q/HZK5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 职责4.1技术质量管理部(质保部)负责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控制。
4.2综合运行管理部(生产计划部、物资供应部)负责生产制造过程、物资采购过程中按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图纸、工艺、原辅材料标准等)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控制。
4.3技术质量管理部(各项目开发室)负责提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及检验(检测)细则(规定)。
4.4技术质量管理部(质保部计量室)负责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控制的检测量具和测量设备,并做到符合周期鉴定要求。
5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责任和要求5.1质量检验工序控制把关的正、负都会直接反映在产品(零部件)实物质量上。
如何按程序文件标准和技术、质检文件要求控制、把关,我们质检线的管理人员、进(出)厂检验人员都必须认识到这一职能的责任,控制/和把关严不严格看你这个检验员的技能和思想品质,以及对本职工作的认真程度和态度,我们要以预防为主,预先走入到工序过程的严格控制之中,这样才能从工序过程中了解产品生产的质量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切实把质量工作从质量检验(检测)位移到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检验员要做产品质量的检验员,更要做产品质量的宣传员和生产技术的辅导员,真正把产品质量控制好。
5.2我们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员实际上是一个X光的检验医生岗位,是专门检查工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岗位,是要按相关程序文件(标准)规定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实际地走的,决不能跨大步,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5.3产品(零件)实物质量检验过程说句简单的话就是对在制造工序过程中或成型产品中按技术(标准)文件中对产品(零件)质量规定(要求)发现不合格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还要跟踪改进情况,符合标准(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后才可放行。
5.4合格、不合格是质量检验员要讲的常用术语,决不能讲可用或不可用的话,对产品(零件)产生的质量问题要提出改进的建议供生产/技术参考。
5.5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有很多质量检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准、规定、办法“见引用标准目录),要求多去查看、多去学一学,多去现场相关产品工序看一看学一学来增长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要仔细了解我负责检验的零(部)件在整机产品中所起的作用及与其他零(部)件配合尺寸的要求、关联性,我检测的整机产品哪些装配过程是特别要注意会产生影响整机性能的,而又是必须控制的。
5.6塑料件压制工序、注塑工序,DMC、SMC模塑料捏和工序,热处理工序,点焊(焊接)工序,喷塑(喷漆、喷粉)工序都属于特殊工序,怎么控制,作为特殊工序岗位上的检验,你的责职应该做什么要了解。
5.7对产品零部件的检验,我们要按Q/HZK442《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抽样检验规定》进行,在检验(检测)时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检验细则、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要做到对产品实施首检、巡检、完工检或当需要时对完工产品执行全数检,并做好相关检验工序的检验原始记录。
5.8质量检验的原始记录要规范化,具体按Q/HZK428《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办法》执行,我们的检验员在做每一件检验工作时都必须留下痕迹(即原始记录),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格式真实地记录下你检测的数据(依据)。
5.9关于检验人员的责职责任,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出不合格品通知分析处理单,具体按Q/HZK51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同时要及时了解、跟踪不合格品通知分析处理单的处理情况,在不合格项目没有得到解决或/和对不合格品处置批示前一律不允许放行。
谁放行谁承担质量责任,总之任何质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和审批从你控制的岗位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的那就是你的失控。
因此我们的检验工作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把质量问题发现在工序中或出厂前,使质量问题缩减到最小的范围;5.10对原材料外协外购零(部)件或产品出现不合格项时的处置应首先填写“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通知单(Q/HZK518中表的格式),交送检部门处置,如审批返修或回用的必须拿到签批书面依据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并做好标识及办理相关手续。
5.11要关注技术更改、技术暂脱单、技术联络单等的技术单据提示的相关内容,必须严格监督、检视执行,所有的检验(检测)依据都来自相关标准及技术(工艺)、检验类文件、任何人不得以口头形式来代替所执行的技术文件。
要有变更必须有依据,没有依据的更改是属于无效的。
如果不这样,对我们产品(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技术的完善是不符合的。
5.12如何获得检验技术和辅助设备,我们的每种规格的产品、零部件有着特定的检验方式和要求,因此要考虑用什么样最经济(科学)的方式去获得检验结果,要有创新意识,办法(方式)是人想出来的,也是人做出来的。
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及相关单据的使用、管理。
6.1生产(采购)中出现不合格品,需按Q/HZK51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回用”是减小对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
它需要车间技术主任、设计人员(生产技术主管、工程师)、工艺员、检验员、(公司生产和质量主管)、总工程师等人员运用个人经验和技能,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不合格项目回用的后果进行评估,或提出回用中应同时采取的补充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给出结论性处置结果。
注: ①“回用”是不合格品的再利用,一般是为了减少不合格的物质损失,或减小因不合格对生产时间的影响;②“代用”是利用功能类似的物质,代替预定用途的物质,原因是预定的物质暂缺,为了不影响生产时间,或是为了更加经济,用价格低的物质,代替价格高的物质。
6.1.1回用的一般程序及各方的职责权限:1)责任部门提出申请→技术主管判别其对成品质量的影响,表述意见或结论→使用部门的工艺员判别其对后续工序质量的影响,表述意见或结论→使用部门的车间技术主管、工艺员的意见是否可在本部门实施,表述意见或结论→质保部门判别其质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表述意见或结论→涉及关键件关键项目、成品质量的,或上述人员认为需要的,提请总工程师批准。
2)回用一般由产生不合格项的部门(如生产者、供应商或由采购员代理)提出,为减少时间影响,经济损失的原因,根据《不合格品通知分析处理单》中的不合格情况,初步判别该“回用”对生产质量的影响,提出回用申请。
3 ) “代用”一般是生产计划部门(供应)因规定使用的物质缺少,为在时间上不影响生产经营,而要求用功能相似的物质代替,提出代用的部门应初步判定“代用”的经济性,技术性能,质量的影响程度。
注1:如果永久性改变某个质量特性,属于“更改”。
不涉及回用或代用。
4)回用单中的“设计”,一般是指产品主管工程师或设计部门主管,其应充分考虑不合格项对成品质量特性的影响,对相关工艺的影响,提出书面判断及结论。
也可设定回用条件,如只限某些产品使用,或对工艺、质量部门提出“回用”的使用条件,要求“配作”达到某要求使用等。
5)技术部门(设计、工艺)应了解①设计对回用的工艺要求,判定是否可实现。
②回用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如果有,应提出新的或增加工艺方法或要求,以减少不合格品项对其质量特性的负面影响。
例如不合格项是工艺基准尺寸则需提出新的基准;6)回用单中的“车间”,是指回用品的使用部门,要了解其部门对回用设定的要求,如可能增加的工序、工艺方法的调整;可能涉及回用品的标识,可能需要控制的使用范围。
7)技术主任签字同意,即表示愿意承担回用的管理职责,应不发生回用单之外的质量特性发生变化。
也可提出异议,与技术工艺人员等协商。
注:本部门产生的不合格,在本部门纠正,且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属于“返工”,不涉及回用代用。
8)质保部门应了解其他部门对回用的设定条件及结论,并督促实施,如果有异议的要与有关部门协商。
认为严重影响成品质量特性,要向上级主管领导,如总工程师反馈意见。
9)属于关键件、主关件性能不合格的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批;上述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必须由总工程师决定,其也可提出新的使用条件或新的要求,一般是总工程师代表企业作最后决定。
10) 回用的区域、时间及对应的权限回用的技术管理路线,是以各个规格产品为基准单位。
①如果是通用原材料、通用件、借用件的“回用”,应请技术部门的主管先审查,再由他指定的车间技术、工艺会签。
如果不限制使用范围的是仍然“通用”,否则按限定的范围使用。
②如果回用涉及多个工序和多个部门使用的,同上款办理。
③不合格项目的重要性不同,有些只影响工艺,另一些可能影响成品质量。
如果是关键件、关键材料回用必须由总工程师签批。
④如果是模具原因,导致零件不合格,且修模费用较大,可申请模具回用,并提出回用的截止时间或最大回用尺寸(特别是冲模)。
并经以上程序办理会签。
4.外购外协件回用的经济责任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回用申请单”都规定了经济责任。
因此,回用品入库,应附生效的“回用申请单”,以便财务部门处理。
a)补偿性:如果因“回用”而增加本公司费用,应由供方承担。
车间工艺员估算→采购部门与供方协商一致→财务部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