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PPT课件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 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 成功。
趣事一二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 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 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2 、废跪拜
民国成立后,专门制订了“礼制”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 平等观念所取代
满 族 妇 女 穿 旗 袍
男
子
穿
清 朝
长 袍
马
褂
女子服饰的变化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从文样刺绣上比前代简 略,衣身也短些)
20年代中期的样 式
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彩秀曲襟低领旗袍)
西 装
长袍
中山装
皆,高使主 唐
仿故的脚喜 (
行称金纤爱 公
,“制小音 元
三 莲 弯 乐 93
寸花曲和 7
金 莲
台 上
如 新
美 色
-
97
” 。 以 后
跳 舞 , 飘
月 状 及 弓
, 他 令 寞
5 年 ) 。
一双绣花鞋竟不 及一个女人巴掌 大,而最宽的鞋 跟部分,也最多 不过一寸
盘满 鞋族
花 缠 足 小 鞋
二、禁缠足 倡女权
工人
服
汉 族 妇 女 穿 着
想一想:
你知道中山装有什么 特别含义吗?
中 山 装
《定军山》剧照
族满 汉 族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旗袍小传
旗 女 之 袍
旗袍小传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旗袍
年上 代世 的纪 旗二 袍十
四 十
——
建
国 之 初 的 旗
现 代 旗 袍
袍
电 影 《 花 样 年 华 》 中 的 旗 袍 式 样
说一说:
我们从报纸上 能得到什么?
社会风俗的变迁
一、剪发辫 易服饰
1、剪发辫 剪发辫有什么好处? 促进理发业、制帽业的发展
剪发辫
清朝男子发式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简便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近代男子发式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 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 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 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
2、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
3、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
(一)禁缠足
1 、什么是缠足? 2 、什么时候开始禁缠足呢?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 饬令各省劝禁缠足
“我要以中国人的身份 到台上献唱”
第 一 华位 人放 歌歌 手奥 斯 卡 的
三、 改称谓 废跪拜
1、 废称谓:
时间:1912年3月 人物: 孙中山 内容: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
民间以“先生”或“某君” 意义:相用称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字式前 刘海短发
族满 汉 族
2、易服饰
清朝
女装 男装
20世纪 20年代
女装:旗袍 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
二、禁缠足 倡女权
(一)禁缠足
1 、什么是缠足?
从然形娘当” 三
宫如,用时 始 内仙并帛五 于 到子在缠代 五
寸 金
民凌六足李代 莲
间波尺,后 南
轮船
火车
近 代 交 通 工 具 的 出
汽车
电车
飞机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
2、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说一说
拍照片对于我们的生 活有哪些帮助?
上世纪20年 代的中街
清末中 街
上世纪30年 代的中街
上世纪60年代 的中街
小故事:
•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 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 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 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 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 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 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 料。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年拍摄的、由京 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 的京剧片《定军山》。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明 星: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 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 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 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 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 入运营的铁路——淞沪 铁路。
早 期 火 车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 《万国公报》(后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时期
改为《中外纪闻》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 《新青年》、
期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科学
《申报》
1872年诞生的 《申报》,在当时影响 较大。该报内容丰富, 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 等等。从报纸中,人们 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 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鞋满 族 花 盘
缠 足 小 鞋
现代的“三寸金莲”
剪发辫
社
会
废缠足
习
俗
易服饰
的
变
变礼仪
化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课后作业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 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 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
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
1、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